飲食文化:春節話餃子--人民網食品頻道--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食品頻道

飲食文化:春節話餃子

2013年02月09日08:5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餃子,以面為皮的充餡食物,是中國飲食文化代表性的食品之一。

  相傳,餃子起源於張仲景的“祛寒嬌耳湯”。當時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煮熟剁碎后,用面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又作“膠耳”),煮成“祛寒嬌耳湯”,給百姓治療凍耳。故許多地方還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並有“冬至不端餃子碗, 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說法。

  人們后來模仿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並在除夕午時包,到子時吃, 此時為兩年之交,意為“交了更歲”,故人們稱這種食物為“嬌耳”、“餃子”。

  餃子與餛飩有著密切的聯系。北齊《顏氏家訓》作者顏之推雲: “今之餛飩, 形如僵月, 天下通食也。” 僵月即半月形, 說的正是餃子的形狀。

  當今中國各個地方的餃子也有很多不同叫法。如“包子”(山東) 、“水包子”(山東)、“疙瘩子”(陝西商州) 或“疙瘩”(河南、青海農村)、“鍋貼”(北京) 或“鍋烙”(東北)、“餑餑”等。

  我國也先后形成了許多有地方特色的餃子,如北京的三鮮餃子和鍋貼、遼寧沈陽的“老邊餃子”(餡系煸炒) 、河南豫西的“粉皮水餃”、山西的?面餃子(如“?面蒸角角”)、陝北和晉北的羊肉水餃(米脂一帶叫“羊肉扁食”) 、湖南的燙面糖蒸餃和“糯米藕餃餌”、雲南的春城鮮蝦餃和薺菜餃、上海的鍋貼餃子和“薺菜餃子”(有時也稱“薺菜餛飩”) 、浙江的“清明艾餃”、江蘇揚州的蟹黃蒸餃、廣東的潮州魚餃、廣州的廣式水晶餃子和蝦餃、廣西的“粉角”(米粉為皮, 荸薺末配肉餡, 又稱“馬蹄米粉餃”) ,等等。

  (本報記者 唐中科整理)

(責任編輯:姜方、趙雅楠)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