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食品

小茶葉如何提檔升級

——來自雲南省普洱茶產業的調查

本報記者 徐元鋒
2017年03月26日08:2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圖為大益集團巴達生產基地,布朗族群眾開採春茶。
  原曉暉攝

  “這幾年普洱茶行業的消費端正在發生‘裂變’,線上買茶和關於茶的時尚、文化消費崛起,給行業帶來很大挑戰,茶產業提檔升級必須順應消費升級。”資深茶人周重林告訴記者。今年出台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優勢特色農業提質增效計劃,促進茶葉等產業提檔升級。“一號文件”中首次提到茶,讓從業者備感振奮,如何提檔升級成為業內熱議的話題。

  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雲南普洱茶遭遇行業低迷。兩年多過去了,有人仍在哀嘆“生意不好做”,有人卻感嘆行業的“春天來了”。其中奧秘何在?春茶上市時節,記者走訪普洱茶行業,看一片茶葉如何提檔升級。

  生產更規范——

  “生態茶園”控制化肥農藥使用,兼顧產量和質量

  走進津喬普洱昆明營銷中心,還以為是誤入了一個IT公司:環境現代,面孔年輕。“80后”總經理楊紹巍說:“銷售前端顏值高,我們后端的工廠和茶園同樣高顏值,是按照可以參觀旅游設計施工的,茶園基地永遠是‘第一車間’,不能有半點馬虎。”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有代表委員提出,我國茶葉產量去年達243萬噸,剩余茶葉加上收藏茶總量估計達60萬噸,再加上中西部茶園的擴張,供大於求使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勢在必行。3月初,雲南產茶重地西雙版納州召開分析會,州茶葉協會常務副會長趙汝碧認為,今年春茶價格走勢是“兩平一升一降”,即古樹純料、稀少古樹茶價格與去年持平,森林茶(原生態茶園)價格將有所上升,而台地茶價格可能穩中略降。他建議地方和茶企,加快有機茶園建設,發展優質原料基地。

  記者採訪中發現,雖然春茶上市,但有些地方密植的台地茶卻出現棄採現象。茶農說,一公斤干毛茶才賣10多塊錢,還不夠每天七八十元的人工費。台地茶賣不上價,對茶農傷害大。分析認為,這和一個地方的茶葉有無龍頭加工企業、品質和口碑如何密切相關。與此同時,經過植株疏鬆並控制化肥農藥使用的“生態茶園”,由於兼顧了產量和品質,逐漸成為茶園中的翹楚。

  在“千年茶鄉”保山市昌寧縣,溫泉鎮鬆山村茶農劉紅德家有50多畝生態茶園。去年,他家茶葉加工收入有6萬多元。劉紅德介紹,現在茶園裡都是人工除草,沒人打除草劑。如今來收購茶的人都要現場開湯試茶,甚至帶著儀器檢測,茶葉農殘超標肯定賣不出去了。溫泉鎮是保山市第一茶葉大鄉,鎮黨委副書記禹曉寧介紹,鎮裡重點在質量安全上下功夫,讓消費者喝上安全放心的“溫泉茶”。

  如今,雲南省的茶園面積已經超過600萬畝,與全國一樣,也面臨著產能過剩的問題。近年來,普洱市堅持對茶園進行生態改造,成效明顯。如普洱祖像茶園通過了美國、歐盟、日本等多項有機認証,茶園不使用任何農藥和化肥,甚至“抓到一條虫就獎勵茶農五分錢”。除了傳統茶園的生態改造,對茶園綜合開發也在探索。楊紹巍認為,對許多品牌茶企而言,發展茶山游等融合發展的路子,將一舉多得。

  消費更時尚——

  茶店“變身”,銷售端的每項創新都讓茶農錢袋子更鼓

  在許多人眼裡,茶店或者茶樓還是一副老氣橫秋的樣子,離年輕人有點遠。大益茶庭,將徹底顛覆這個印象。在昆明長水機場的大益茶庭,店面很像是以茶元素為主題的星巴克:時尚簡約的裝修風格,裡面售賣“金普芮”系列茶飲料和各式咖啡,有普洱手工餅系列茶食,甚至還有西雙版納一絕甜品“泡魯達”!其一次性沖泡普洱茶的茶飲機,更讓人大開眼界。茶庭的商業系統,使茶空間連鎖經營一下子站到了時尚消費的前沿。

  大益集團董事長吳遠之介紹,茶庭項目自2012年就開始准備,如今全球共有20多家。此前他們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區域進行商業試水,為的是摸索一套嶄新的商業模式。“我們計劃開遍世界各大城市。”吳遠之相信,“茶除了在家裡、寫字樓裡喝,還可以在茶庭裡喝。”

  讓記者沒想到的是,坐落在西雙版納勐海縣的大益茶庭,一天最高的銷售額有上百萬元,絕大多數消費者還是找上門來的旅游散客。一位來自廣東的先生告訴記者,就在這家店裡,他們一行幾家人買了20多萬元的大益普洱茶!

  大益茶庭,成為當前普洱茶時尚消費的一個縮影。目前在市場上銷售火爆的“小青柑”,把普洱散茶和陳皮結合起來“混飲”,因為健康功效和方便品飲而受青睞。吳遠之說,普洱茶市場熟茶的價值發現和柑普等單品的熱銷,都是消費新趣味和產品創新合力推動的結果。而銷售端的每項創新,都關乎茶農的錢袋子。吳遠之告訴記者:“茶產業是精准扶貧的產業,大益在勐海最大的貢獻就是帶動了各民族茶農增收致富。”

  據統計,2016年,雲南省茶農人均來自茶產業收入達2900元,較2015年增加300元,增長11.5%。

  回味更美好——

  茶產業發展要和休閑生活、康體旅游、保健養生等新業態結合

  弘益大學堂“掌門人”李樂駿前幾天在微信朋友圈發了條信息:學堂的生活美學課程受邀走進雲師大附小﹔春節后,這門課程陸續收到昆明大中小學甚至幼兒園的邀請。

  在昆明北部雄達茶城“錐子周文創”工作室,周重林正在努力推進他的“茶書館計劃”。很難用既定的商業模式去概括周重林正在做什麼,用他的話說,是文化變現和知識付費養活了自己,“沒想到茶書會這麼好賣”。

  到2020年,雲南省茶葉種植面積將穩定在600萬畝左右,高產優質茶園面積佔到七成﹔茶葉產量穩定在35萬噸,精深加工提高到八成﹔茶葉綜合產值將達800億元,力爭實現1000億元。一面是“千億產業計劃”,一面是產能相對過剩的現實,周重林透露,雲南省農業廳廳長王敏正曾主動上門,“聽聽茶人的意見”。王敏正表示,茶產業要走出一條新路,必須和休閑生活、康體旅游、保健養生等新業態相結合。

  當前,“互聯網+”、融合發展、消費升級等潮流,早已把茶葉從農副產品裡“點石成金”。周重林判斷,茶葉消費正由“柴米油鹽醬醋茶”,轉向“琴棋書畫詩酒茶”。推動和完成這場轉變,關鍵的是高知群體的加入。目前,雲南一大批受過正規高等教育、視野開闊、創新力強的“茶界80后”開始嶄露頭角,周重林、楊紹巍、李樂駿都是“80后”。吳遠之介紹,為了便於延攬人才,大益集團在北京設立了大數據中心,在廣州設立了營銷中心,上海是大益茶庭的總部。“大益對人才的需求如飢似渴。”他說。


  《 人民日報 》( 2017年03月26日 09 版)

(責編:趙娟、權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