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食品

全球哪裡最缺鈣?

任琳賢
2018年05月18日09:06 | 來源:人民網-生命時報
小字號

  早在30年前,我國就提出“全民補鈣,刻不容緩”的口號,直到現在,“補鈣”依然是最深入人心的養生概念。可是,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日前公布的“全球膳食鈣攝入量交互式地圖”顯示,補了這麼多年鈣后,在有數據的74個國家和地區中,中國大陸居民每日膳食鈣攝入量仍排名倒數第六,不足推薦量的一半。這組數據不禁讓人問,這麼多年我們的鈣難道白補了嗎?

  “全民缺鈣”沒有改善

  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推薦,每人每天應攝入800毫克~1000毫克鈣。而在這份補鈣地圖中,74個國家和地區隻有23個達到了要求,其中17個都是歐洲國家﹔排名第一的是冰島,人均每日膳食鈣攝入量高達1233毫克,第二名是荷蘭(1102毫克),第三名是芬蘭(1097毫克)。

  在18個亞洲國家和地區中,僅有伊朗(859毫克)、約旦(856毫克)達標,分別位列第16名和17名﹔新加坡(794毫克)、中國台灣(587毫克)、日本(533毫克),分別位列第24名、43名、44名﹔中國大陸人均每日膳食鈣攝入量為339毫克,在亞洲國家和地區中倒數第三,在所有國家和地區中倒數第六﹔尼泊爾成為這組數據中每日膳食鈣攝入量最少的國家,僅為175毫克。研究數據還顯示,各國女性每日膳食鈣攝入量普遍低於男性,老年人低於年輕人。

  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流行病學教授陳裕明在接受《生命時報》記者採訪時,對這一數據並不感到驚訝。他說,“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結果顯示,1992年,我國居民每人每天攝入鈣405毫克,2002年是391毫克,到了2012年降至336.1毫克。近30年來,我國居民鈣攝入量從未達標,一直遠遠低於每日800毫克的推薦量。生活水平的提高,可能使一部分人的鈣攝入量提高,但並未帶來全民情況的改善。

  陳裕明分析說,鈣的良好膳食來源包括:奶和奶制品、豆類及豆制品、深綠色葉菜等蔬菜、堅果和油籽、帶骨帶皮的小魚小蝦。而國人這幾類食物吃得都不夠。以奶類為例,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居民平均每天攝入奶類24.7克,和300克的推薦量相差甚遠,僅為歐美發達國家的5%左右。

  多數亞洲國家膳食鈣攝入不足的原因均是飲食結構問題。亞洲國家多以植物性膳食為主,從古至今奶類攝入一直很少。嬰幼兒斷奶后,沒有喝奶習慣,久而久之,腸道喪失分解乳糖的能力,一旦再次喝奶,就會出現腹脹、腹瀉等不適。而歐美國家多以動物性膳食為主,奶類必不可少,補鈣效率更高。另外,不少亞洲國家依然面臨貧困,奶類消費可及性相對較差,大眾健康意識也不夠。

  缺鈣,各個人群都受傷

  解放軍第309醫院營養科主任左小霞告訴《生命時報》記者,鈣就像人體的“鋼筋混凝土”,約佔體重的1.5%~2%,99%的鈣集中在骨骼和牙齒中,其余的以游離或結合的形式貯存在軟組織和體液中。

  鈣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構成骨骼和牙齒、維持神經與肌肉活動、影響體內某些酶的活性,以及參與凝血過程、激素分泌、維持體液酸鹼平衡等。

  缺鈣可能導致很多問題。嬰兒若鈣攝入不足,表現為夜驚、夜啼﹔兒童青少年處於生長發育階段,缺鈣容易發生佝僂病、軟骨病、生長受阻等﹔成年人長期低鈣膳食,會造成肥胖、高血壓、高血脂、心腦血管疾病等﹔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婦女缺鈣的話,骨質丟失加快,骨密度降低,容易導致骨質疏鬆症,骨折風險隨之增加。老年骨折可能導致癱瘓,極大地影響生活質量,並帶來多種並發症。

  飲食補鈣是一生必修課

  陳裕明告訴記者,對成年人來說,每天攝入600毫克鈣就能滿足基本需求﹔如能達到800毫克,有助於達到最佳骨鈣﹔低於300毫克~400毫克,會對骨骼健康造成嚴重危害﹔兒童青少年、孕婦、乳母、老年人需酌情增加鈣攝入。

  “飲食補鈣是貫穿一生的必修課。”左小霞表示,35歲時人體骨量達到高峰,此后以每年0.8%的速度丟失。如能從小就注重補鈣,骨量峰值越高,一生中骨骼健康越有保障。如何補鈣和強壯骨骼,專家們給出了具體建議:

  膳食:不缺腿。左小霞建議,適量增加奶類、豆制品、綠葉菜等高鈣食物的攝入。除了鈣,骨骼健康還需要鉀、鎂、維生素D、維生素K等多種營養素的幫忙。鎂可提高鈣的利用率﹔鉀能減少尿鈣的流失﹔維生素D有促進鈣吸收的作用﹔維生素K能幫助鈣沉積到骨膠原上。因此,補鈣不能脫離平衡膳食,營養素間相互促進才能收獲最大效益。攝入蔬果和豆制品的同時也能補鉀、鎂和維生素K﹔富含油脂的魚類,特別是三文魚、沙丁魚、金槍魚,經過晾晒的干蘑菇,以及雞蛋黃和動物內臟均含維生素D,建議適量攝入﹔女性經歷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過低會使骨鈣流失,可考慮適當補充雌激素或吃些豆類食物﹔消化吸收能力不好的老人應先治療胃腸疾病。同時,還要回避加速骨鈣流失的壞習慣,戒煙限酒、做菜少放鹽等。

  運動:強助攻。陳裕明表示,運動可促進鈣在骨骼內的沉積,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比飲食對骨骼更重要。在老年骨質疏鬆發病機制中,運動對骨強度的影響,就比激素、鈣、維生素D還大。因此,建議大家勤於鍛煉,青少年可以跳繩、參與球類運動,老年人堅持健走、慢跑。運動最好去戶外,邊鍛煉邊晒太陽,利於人體合成維生素D,有助於鈣的吸收。

  補劑:別跟風。左小霞表示,如能通過飲食攝入充足的鈣,就沒必要吃鈣片。如是素食者、需限制乳制品攝入者、骨質疏鬆症患者、長期接受皮質類固醇治療的人、消化系統疾病患者,可能需要鈣補充劑的幫助。如需額外使用鈣劑,建議在醫生指導下,控制總量,少量多次,和三餐一起攝入。▲

(責編:許曉華、楊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