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食品

鹼性食物更健康?酸鹼體質論毫無根據!

2018年11月14日07:56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鹼性食物更健康?酸鹼體質論毫無根據!

編者按

在養生一族和老年人群中,“酸鹼體質”概念可謂是深入人心。無論中醫西醫的專家們怎麼站出來澄清這是一套不靠譜的理論,卻還是難以抵擋某些營銷廣告對大家的洗腦。

不過,這回好了,全世界酸鹼體質理論的創始人,羅伯特·楊先生,就在最近,在美國法院因為非法行醫敗訴,判賠了一億美元!和這個消息隨之被挖出的還有他劣跡斑斑的行騙生涯。

事實上,早在十年前中國營養學專家葛可佑教授就對此進行過非常嚴肅且專業的批駁。今天咱們就來重溫一下葛老師的文章,看看酸鹼體質理論這個完全是荒唐的發明創造到底有多荒唐。

近些年來,不斷聽到“鹼性食物抗癌”“鹼性水抗癌”等傳言。理由是人有“酸性體質”和“鹼性體質”之分。認為“酸性體質的人容易患癌,而鹼性食物和鹼性水能改變人的酸性體質,從而起到抗癌的作用”。此說法流傳很廣,不少人信以為真,相信酸性食物不好,“酸性體質”危險。有的人甚至改變了飲食行為,追求“鹼性食物”, 規避“酸性食物”。特別是有些癌症患者,盲目採用“抗癌食物”,而忽視合理營養,結果造成了營養不平衡。其實,這些說法毫無道理,沒有任何科學依據,也不符合生理學和營養學基本理念。

人體的酸鹼度是穩定的,始終保持弱鹼性

人體不分“酸性體質”和“鹼性體質”。所有的健康人身體始終處於酸鹼平衡狀態,也就是說,健康人的血液、淋巴及細胞液的pH值始終維持在7.4左右,不能低於7.35也不能高於7.45。如果超出這個范圍,就是病了,而且一定是嚴重的疾病,如腎臟、肝臟、肺臟的功能障礙等。實際上,人的體質沒有酸性或鹼性之區別,始終保持在pH7.4左右。

穩定的酸鹼平衡狀態是通過很復雜的調節系統完成的。首先是通過呼吸功能調控,在體液偏酸時,多呼出些二氧化碳,在體液偏鹼時,少呼出些二氧化碳。其次是通過腎臟調節,在體液偏酸時,腎臟就多排出些酸性物質,回收鹼性物質﹔在體液偏鹼性時,腎臟就多排出鹼性物質,回收酸性物質。與此同時,血液內還有四個緩沖對:碳酸鹽緩沖對、磷酸鹽緩沖對、血紅蛋白緩沖對和血漿蛋白緩沖對。這些緩沖體系隨時對血液的酸鹼度進行微調,確保體內的酸鹼平衡。

人體這種調節能力屬於正常的生理功能,保証身體能隨時處理進入體內的酸性或鹼性物質,使人體始終處於弱鹼性狀態。有的人尿液偏酸性,有的人尿液偏鹼性,或者一個人的尿液有時候偏酸性有時候偏鹼性,那正是身體通過多排泄酸性物質或多排泄鹼性物質來調節身體的酸鹼平衡的表現,並不是“酸性體質”或“鹼性體質”的表現。

食物和飲水不能改變人體的酸鹼度

水及各種水溶液的酸鹼度是以其氫離子濃度(pH)來表示。pH等於7為中性,pH大於7為鹼性,數值越大表示鹼性越強。pH小於7為酸性,數值越小表示酸性越強。我國的飲用水標准規定pH在6.5∼8.5 之間都是合格的飲用水。說明喝弱酸性或弱鹼性水都不會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

人們的日常食物多種多樣,可以分為幾大類。米面雜糧等谷類,肉魚禽蛋等動物性食物及一些堅果等稱為“成酸性食物”。因為它們含有磷、硫、氯等元素較多,其燃燒后的灰分溶於水后生成酸性溶液,推斷其在體內代謝后生成的酸性產物佔優勢。各種蔬菜、水果、豆類和奶類等稱為“成鹼性食物”。因為它們含有鉀、鈉、鈣、鎂等元素較多,其燃燒后的灰分溶於水后生成鹼性溶液,推斷其在體內代謝后生成的鹼性產物佔優勢。但是,人體的代謝過程極其復雜,代謝產物不計其數,不能簡單地認為吃了酸性或鹼性食物就會影響體液的酸性或鹼性。實際上,不管你喝什麼水或吃什麼食物,都不能改變身體的酸鹼平衡狀態。酸性食物和鹼性食物都是平衡膳食的組成部分,都是合理營養必不可少的。

早在18世紀,英國海軍上將帶領1955名海員作環球航行,他們的食物主要是糧食和肉類,基本沒有蔬菜和水果。4年后返航時,喪失船員1051名,他們多半死於維生素C缺乏病。20世紀中葉,中國人民志願軍到朝鮮進行抗美援朝戰爭,條件很艱苦,甚至是“一把炒面一把雪”,根本吃不到“蔬菜和水果”。當時不少戰士發生了營養缺乏症,比如夜盲症,但並沒有出現酸中毒症狀。由此說明,食物的酸鹼性不能改變人體的酸鹼度,更不會造成“酸性體質”。

酸性環境和鹼性環境都可能發生癌症

癌症是身體組織細胞受到“致癌因素”刺激后發生的惡性改變。這些惡變細胞脫離了組織生長規律的控制,不停地增生、擴大,破壞正常組織形成瘤體。學界公認的致癌因素有:物理因素如放射線等,化學因素如苯等和生物因素如黃曲霉毒素等。各種因素的致癌機制復雜多樣,但是沒有証據說明哪種致癌因素是改變組織細胞的酸鹼度而造成惡性病變的。

人體很多器官都可以發生癌症,這與酸性或鹼性環境沒有關系。根據近些年腫瘤的統計數據,我國居民肺癌年死亡率約為31/10萬,而腦瘤年死亡率僅約為3/10萬。這些器官同樣處於弱鹼性環境(pH≒7.4),但發生癌症的機會卻相差甚遠。還有,胃液pH值約為1.5,胃是人體酸度最強的器官,但並不是發生癌症最多的器官。研究發現,癌症的發生與很多因素有關,但至今還沒有任何研究証明,癌症的發生與飲食的酸鹼性或環境的酸鹼度有關聯。由此也說明,酸性條件容易罹患癌症是沒有科學根據的。

本文作者葛可佑是曾受聘於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任高級營養官員,擔任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研究所所長。當選為中國營養學會第四、五、六屆理事長,2001年當選為國際營養科學聯合會(IUNS)執行委員。現為中國營養學會名譽理事長及首席顧問兼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顧問等職。主編《中國營養科學全書》《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等書。

(責編:許曉華、楊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