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食品

2019年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在京舉辦

——食品安全與健康問題是全球難度系數最大的挑戰

2019年04月19日15:11 | 來源:人民網-輿情頻道
小字號

  4月16-19日,由以“創新驅動食品安全與健康”為主題的2019年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在京舉辦。作為全球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領域權威性與高端性並重的國際盛會——大會深入探討了國際食品領域面臨的新問題,精准對應中國食品安全與產業健康轉型的難點和焦點,探索中國食品工業由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的創新發展之路,為解決中國乃至全球的食品安全與健康問題提出更多科學路徑。

  本屆大會得到了國內外各方的高度關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科學技術部、農業農村部、海關總署、中國科協、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北京市科協等單位對大會予以支持。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孫寶國在內的國內專家,及來自世界衛生組織(WHO)、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國際科學理事會(ISC)、國際食品科技聯盟(IUFoST)、國際食品微生物標准委員會(ICMSF)、美國官定分析化學家協會(AOAC INTERNATIONAL)、歐洲食品衛生工程與設計組織(EHEDG)等7個國際組織與政府機構代表在內的18個國家和地區的100余位國際權威專家,出席了本次大會並演講。

  政府推動 助力食品安全水平提升

  與10年前相比,食品安全的觸點更多、更復雜。但真相隻有一個,那就是回歸科學的真實。科技在未來食品安全與健康評價中,將被更多聚焦。已成功舉辦10屆的國際食品安全大會,集結起科技和國際兩支無可替代的力量,共同承擔未來10年的新挑戰、新使命。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食品安全總監王鐵漢在開幕式上表示,食品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食品安全問題是全球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任何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憑一己之力確保食品安全。食品安全需要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和全社會多方共同面對,需要健全防范機制和搭建交流平台形成全球共治。近年來,中國食品安全監管部門遵循“預防為主、風險管理、全程控制、社會共治”的原則,不斷創新監管方式,監督生產經營者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基本上形成了以市場准入為條件,以過程監管為基礎,以抽檢監測為著力點,以預警交流為紐帶的食品安全風險防控體系。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不合格率由2014年的5.3%下降到2018年的2.4%,公眾對食品安全滿意度有較大提升。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司高延敏司長表示,工信部作為食品安全的行業主管部門,始終堅持以“安全為先”,把保障食品質量安全作為促發展、惠民生的重點工作。不斷完善檢測手段,大力建設追溯體系,加強提升食品的質量安全保障能力,通過推進食品工業誠信體系建設,督促企業樹立誠信理念,完善誠信管理制度,落實質量安全的主體責任。今后,工信部將與各部門一起,以市場為導向,以創新為動力,以企業為主體,以實施“三品”戰略為抓手,著力提升食品工業有效供給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食品消費升級的需求,為實現中國食品工業更加穩定、更有效益、更持續地發展,提升中國食品質量安全水平貢獻積極的力量。

  科技部農村科技司王喆巡視員認為,“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是深化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關鍵時期,也是加快推進食品行業轉型升級、實施食品安全戰略的關鍵五年。科技部在“十三五”期間繼續加大力度支持食品安全創新工作,開展了《食品質量安全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制定了《“十三五”食品科技創新專項規劃》,啟動了《現代食品加工與糧食收儲運重點專項》,部署了生鮮農產品、物流環境適應性及品質控制機制研究、跨境食品品質與質量控制數據庫、構建及創新集成開發等與食品安全相關的重點項目。支持了食品安全技術全鏈條創新研發,以科技創新支撐現代食品工業快速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國家衛生健康委始終遵循社會共治的基本原則,堅持開門制標准,從標准立項、起草、征求意見到跟蹤評價的各個環節,公開透明。歡迎社會各界積極參與食品安全標准工作,關注食品安全標准工作,不斷凝聚共識和力量,共同推動構建我國最嚴謹的食品安全標准體系,服務百姓食品安全與健康。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盧江主任表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食品安全與營養工作,國家衛生健康委依法履職,在食品安全標准、風險監測評估等各方面工作狠抓落實,取得了顯著成效。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發揮重要的技術支撐作用,在逐步健全我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網、初步掌握我國食源性疾病的分布及流行趨勢、開展百余項風險評估項目、構建一整套較為完善的與國際接軌的食品安全國家標准框架體系、對我國食品安全進行基礎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海關總署進出口食品安全局熊先軍處長表示,相比國內食品,進口食品的供應鏈更加國際化,食品原料生產、成品加工、貨物運輸等等各個環節處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風險環節和責任主體更加復雜,安全風險也更加難以確定,我們所面臨的形勢也更加復雜。安全是食品行業的底線,安全也是食品貿易的基礎。自去年機構改革后,海關總署推進各項改革的落實,實現一次申報,一單通關,大幅減少通關環節,大幅減少通關時間,優化了營商環境。中國海關將持續優化服務,促進貿易便利,以創新驅動發展為導向,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加快建設服務進出口企業的信息公共服務平台,不斷提升食品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

  產業創新 新挑戰不容忽視

  中國食品工業已進入以“安全與健康”為導向的深度轉型期。進入2018年,這一轉型的速率在加快,難度在加大。2018年全國規模以上食品企業40793家,較上年大規模減少2037家。完成主營業務收入8.1萬億元,增速5.3%,低於上年水平。但食品工業利潤增速10.8%,利潤增速高於產值增速5.5個百分點。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研究員在大會上提出了對當前食品安全問題的思考。他指出,當前中國食品安全形勢穩中向好,食源性疾病是最大的食品安全問題,但是壓力不大。負面輿情危害突出,已成主要問題。他通過溯源與信息平台,對標准的建議,監管及執法工作模式,以及區塊鏈技術的應用等內容,提出應值得關注和思考的問題。

  孟素荷教授指出,在健康與安全目標指引及“市場之手”的合力推動下,中國食品工業的結構轉型,正以價值提升的形式顯效。與此同時,諸多新的食品品類和銷售業態,如辣條等傳統食品、酵素等新興植物源食品、具有獨特中國風格的功能食品、需求旺盛的老年食品、及佔全國食品市場銷售額30%以上的網絡銷售食品等,已快速發展成體量龐大的食品工業新增經濟板塊。同時,國門大開后食品安全的輸入性風險加大。如果說,中國食品安全中的“存量”問題尚待逐一化解,而創新浪潮中伴隨中國食品產業轉型加速所帶來的對創新食品的安全與健康風險評估、法規與標准的完善等矛盾,將以問題疊加的方式大量涌現。中國作為全球充滿活力的第一大食品制造國和消費國,我們所面對的食品安全與健康問題的挑戰,必然是全球難度系數最大的挑戰。

(責編:劉卿(實習生)、李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