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食品

訂單配送、就地加工、接入網商……新服務層出不窮

北京菜籃子,越升級越穩當

人民網記者  賀  勇
2019年04月23日08:2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核心閱讀

想要保障居民買菜的便利、舒心,各種菜品供應渠道要跟得上。主營批發配送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售賣果蔬肉蛋糧油等菜品的大型商超、打通線上線下融合銷售的社區便利店,都在隨著社會發展,不斷調整發展模式。

今天,我們把目光聚焦到特大城市北京,看看這裡的“菜籃子”怎麼保障充足供應的。

百姓一日三餐,“菜籃子”至關重要。作為首都和特大城市,北京的“菜籃子”供應充足、品類豐富,人們可以通過批發市場、生鮮超市、社區便利店等各種渠道選購自己青睞的農副產品。那麼,這幾種渠道的菜品供應如何?對消費者而言分別有何優勢?未來發展前景怎樣?記者進行了採訪。

批發市場

露天批發轉向訂單交易

蔬菜批發市場為主導的流通模式承擔了我國蔬菜流通量的70%,在保障“菜籃子”中作用舉足輕重。

早上9點,記者走進西四環附近的岳各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並沒有想象中擁擠,反倒秩序井然。岳各庄批發市場負責人陸建華笑著說:“你來得不是時候,想看市場的繁忙景象,得夜裡來。”

岳各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始建於1986年,是北京第一批為首都服務的“菜籃子”之一,雲集了全國各地物流配送商2200余家,從蔬菜水果到水產海鮮,再到肉蛋糧油、調料餐具、廚房用品……是京城西南地區經營規模較大、經營品種全面的農副產品集散地。

凌晨2點到早上8點是發貨高峰期,來自全國各地的農副產品,從這裡流向京城的千家萬戶。

早上8點之后,開始進入零售時段,每日客流量在1萬人左右。來這裡買菜的大部分是熟客,一半以上的消費者在此固定消費超過5年,大多是附近小區的居民。“大白菜最低8毛一斤,白蘿卜最低一塊二。”住在附近閱園小區的趙淑蘭滿意地說,“論新鮮,這裡的菜沒得說﹔論價格,附近就數它便宜。”

盡管對趙大媽這樣的消費者而言,岳各庄市場是一個沒事就想逛逛的好去處﹔但對岳各庄市場來說,零售客戶卻不是關注的重點。2018年岳各庄市場交易額達到140億元,交易量8.36億公斤,其中,零售客戶佔比不超過10%。陸建華介紹,目前岳各庄批發市場最主要的業態是訂單交易、配送服務,主要服務於北京各大賓館、飯店、機關、部隊等,配送量佔北京市的42%,豐台區的98%。

近年來,從露天批發到推行訂單交易,岳各庄批發市場的業態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在岳各庄做蔬菜生意的商戶羅弘德是這一轉變的見証者,“剛到市場時,全都是露天交易。”羅弘德回憶,到2005年,他終於有了自己的第一個冷庫。2012年,瞄准淨菜這片新藍海,岳各庄以“安全、健康、生態”為經營理念,大力發展淨菜加工配送。

未來,岳各庄批發市場將“瘦身”轉型,規劃建設10萬平方米的交易大樓,在保障供應的同時,佔地面積大幅減少。“交易方式也要進一步發生變化。”陸建華介紹,批發市場內將建設農產品展示中心,且會以批發市場為根據地建設電商平台,這樣大批蔬果就能在產地完成相應工作,實現北京農副產品垃圾的減量。

大型商超

生鮮零售轉型日配加工

每天下午6點,剛下班的楊英雪都會從地鐵七裡庄站直奔首航超市,拿上一小盒蔬菜、稱上一小袋水果。“我一個人住,租的房子裡也沒有冰箱,切好洗好的小份蔬菜,既方便做又不用擔心吃不完,對我來說剛剛好。”

這家承包了楊英雪日常生活所需的超市,位於豐台區盧溝橋鄉萬豐餐飲街最南端。超市是環繞式布局,蔬果、肉食、海鮮、日配、主食依次鋪排。五顏六色的果蔬,擺放得整齊有序﹔分揀干淨的蔬菜、分類切割的魚肉,全都獨立封裝。

這裡還分布著眾多“明星”產品:湖北恩施的土家豬、山東壽光的蔬菜、贛南的臍橙……特色商品都有二維碼,打開手機掃一掃,商品產地、供貨單位、售賣超市便一目了然。

“所有的蔬菜都是產地直採,質量和新鮮度上絕對有保証,而且可以切割小份出售,很受年輕人和小家庭青睞。精品化的果蔬蛋肉,產品可追溯,質量有保障,滿足了市場的中高端需求。”首航超市七裡庄店店長孫輝介紹道。

與人們觀念中“早起買菜”的印象不同,這家日均客流4000余人次的超市,客流高峰主要集中在中午和傍晚。

延長了果蔬生鮮的銷售時間,商品品質如何保証?從2005年起,首航便開始了產地直採模式,採購員在各類特色生鮮蔬果產地,通過農超對接、廠超對接、基地加工企業對接等方式,從源頭保証了商品品質。自有的物流配送中心,確保了整個配送過程安全合理。門店內設立水果冷藏庫、肉類冷藏庫、冷凍庫等分類庫房,而賣場裡的恆溫展示櫃,則在最后一個環節保証了貨品的新鮮。

此外,店裡還有約400平方米的加工日配區。孫輝說:“廚房將生鮮蔬菜在保鮮期內進行細加工,做成熟食產品,既能幫助一些上班族減輕家庭用餐壓力,同時也和生鮮區形成互補,從根本上保証了台面上生鮮蔬果的新鮮度。”門店副店長劉孩補充道:“因為就地取材,所以熟食價格也合理。每天中午來堂食區就餐的人都很多。”

生鮮產品一直是首航超市的老本行,為了適應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需求,首航在生鮮領域深耕細研,形成了生鮮零售、半成品配菜、成品主食菜肴的銷售鏈條。“從生鮮零售到加工日配,我們就是要直對市民的一日三餐,成為百姓家的第二冰箱。”孫輝介紹道。

社區便利店

打通線上線下保障運營

中關村雙榆樹三街曾以“臟亂差”聞名,這條400多米長的街道一度聚集了200余家小商戶,私搭亂建、佔道經營問題嚴重。如今,經過綜合整治,街道干淨整潔,還布設了便民菜店、養老照料中心等,群眾生活環境大為改觀。

走進雙榆樹三街附近的車客家園便民菜店,店面一角擺放著西紅柿、黃瓜、洋蔥等20多種包裝好的時令蔬菜。奇怪的是,這些菜都沒有標價,有的還是混合打包的。店鋪負責人李晶說:“這些都是客人在網上下單的,他們下班后會來自取。”這就是車客家園探索出的一條“互聯網+實體店”的零售新模式。

李晶解釋說,對社區便民菜店來說,單純的線上或線下銷售都面臨著難以克服的困難。經過幾年的探索,車客家園形成了新的運營模式:門店接入線上商城,豐富了商品種類,增加了用戶的選擇。用戶通過商城瀏覽並下單,當日或次日進店自提,為門店帶來了固定的人流量﹔門店內定期有廠商駐店或者體驗品展示,提高用戶的黏性。

有意思的是,線上的價格比線下還更便宜一點,比如,綠色標准的韭菜,線下要8元每斤,而線上隻需要6元,因為線上銷售沒有損耗,但是需要提前預訂,而線下可以馬上拿到,但有損耗風險,所以價格會更高一些。同時,用戶還可以通過用戶群或APP直接和廠商溝通,也可以參加農場的互動活動,了解種植的過程,所以居民吃得更加放心。“我們正在探索構建這種開放、透明的生產、消費、服務關系,這種方式得到越來越多的社區居民的認可和歡迎。”李晶說,目前線上銷售能佔到一半以上。

一個大型商超可以覆蓋半徑兩三公裡的區域,而一個便利店可能隻能覆蓋150米的區域。在李晶看來,社區便利店的優勢就在於覆蓋密集,居民會更加方便,一個社區周邊可能有好幾個便利店。

但社區便利店目前的生存仍不樂觀,這家車客家園基本保本運營,而這還是得益於政府支持。“按照目前這個區域的6元/平方米的市場價,一個月的房租應在2.5萬元左右,由於這處房源屬於中關村街道,該街道通過租金優惠的方式支持蔬菜零售網點日常運營,使得這家店每月大約少支出1萬元,這也是便利店能夠生存的一個重要因素。”李晶說。

為優化蔬菜零售等基本便民商業服務,去年3月北京市出台了《關於進一步提升生活性服務業品質的工作方案》,提出力爭2020年底前在所有“一刻鐘社區服務圈”實現蔬菜零售、便利店(社區超市)、早餐等基本便民商業服務功能。各區也出台相應的鼓勵政策,比如海澱區菜籃子工程三年行動計劃明確,售菜面積在20—40平方米的社區菜店網點,每年給予4萬—6萬元的日常運營補貼﹔售菜面積在40(含)平方米以上的網點,每年給予8萬—10萬元的補貼。同時,對於連鎖超市開設售菜區域,也根據面積大小給予相應補貼。

北京市商務局負責人介紹,2018年,北京累計建設提升蔬菜零售等7類基本便民商業網點1529個,超額完成了1400個網點的目標任務﹔2019年還將完成1000個以上生活性服務業網點建設,滿足人民群眾便利性、多樣性生活需要。

《 人民日報 》( 2019年04月23日 13 版)

(責編:許曉華、楊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