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食品

明明是綠色,為啥叫黃瓜

2019年05月11日09:24 | 來源:人民網-生命時報
小字號

黃瓜是很多人餐桌上的常客,其口感清脆,吃法多樣。尤其在炎熱的夏季,直接生吃清涼又解暑。可是,這種瓜明明外表是綠色的,為什麼要叫“黃瓜”呢?

黃瓜原產於喜馬拉雅山南麓尼泊爾一帶,是西漢時期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中原的,剛開始叫胡瓜。后趙王朝的建立者石勒,本是入塞的羯族人。他在襄國(今河北邢台)登基做皇帝后,對自己國家的人稱呼羯族人為胡人大為惱火,於是制定了一條法令:無論說話寫文章,一律嚴禁出現“胡”字,違者問斬。某天,他看到襄國郡守樊坦穿著打了補丁的破衣服來見他,便問:“樊坦,你為何衣冠不整就來朝見?”樊坦慌亂著答道:“這都怪胡人沒道義,把衣物都搶掠去了,害得我隻好襤褸來朝。”他剛說完,就意識到自己犯了禁,急忙叩頭請罪。石勒見他知罪,便未加指責。等到“御賜午膳”時,石勒指著一盤“胡瓜”問樊坦:“卿知此物何名?”樊坦知是石勒故意問他,便恭恭敬敬地回答:“紫案佳肴,銀杯綠茶,金樽甘露,玉盤黃瓜。”石勒聽后,滿意而笑。自此,“胡瓜”被稱為“黃瓜”的叫法就傳開了。關於改名的原因,唐代史學家吳兢在《貞觀政要》中是這樣記載的:隋煬帝性好猜防,專信邪道,大忌胡人,乃至謂胡床為交床,胡瓜為黃瓜。

還有人好奇,為什麼不改名叫綠瓜呢?其實,真正成熟的黃瓜葉綠素含量較低,外皮呈淡黃或金黃色,但其口感較差。人們在栽培過程中發現嫩黃瓜生吃更清脆可口,所以未成熟的時候就摘下來食用。此外,改名為黃瓜還與其開黃花有關,清朝徐珂編寫的《清稗類鈔》中解釋:“胡瓜為蔬類植物,俗稱黃瓜,有卷須,葉作掌狀,淺裂,粗糙有毛。夏開黃色合瓣花,雌雄同株。實長數寸,色黃綠,有刺甚多,供食。”(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教授 趙力超 龐曉慧)

(責編:聶叢笑、權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