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食品

花生被推為護心寶

美國研究發現,吃點花生可降低心臟病和腦卒中風險

田飛
2019年07月18日09:21 | 來源:人民網-生命時報
小字號
原標題:花生被推為護心寶(獨家報道)

受訪專家: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 范志紅

北京協和醫院腸內腸外營養科副主任 陳偉

山東沂蒙花生食品研究所高級工程師 陳峰

花生自古就有“長壽果”之稱。近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一項最新研究指出,日常飲食中加入適量花生,有助於防止動脈硬化,有效降低心臟病和腦卒中的風險。其實,除了護心外,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花生,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好處。

最便宜的堅果貴族

與其他堅果相比,花生幾乎是國人食譜中出鏡率最高的。除了五香花生、陳醋花生、油炸花生,它還藏在炒菜、燉菜、涼拌菜裡,成為餐桌上隨處可見的百搭食物。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范志紅告訴《生命時報》記者,這與花生的性價比在堅果中最高有關。花生蛋白質、脂肪含量比肉、蛋還高,有“植物肉”之稱,價格卻是堅果中最便宜的,市場上隨處可以買到。

一般認為,花生原產於秘魯和巴西。考古發現,秘魯沿海一處廢墟中有大量古代花生,可追溯至公元前500年。后來,航海家將花生帶到西班牙,再傳到世界各地。

中外人民愛吃花生,並創造出不同的吃法。在我國,上海人愛吃花生冷面、椒鹽花生、琥珀花生,東北人喜歡陳醋花生,山東人鐘愛五香花生,河南人偏愛的花生糕,制作歷史可追溯到宋朝。在西方國家,花生的常見吃法是做成花生醬,數據顯示,美國人每年花生醬消費量高達32萬噸。另外,法國人喜歡餐前吃點鹽焗花生。

如今,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花生生產國,產量約佔全球的43%。數據顯示,2016~2017年,我國花生壓榨量高達650萬噸,食用加工花生量約為792萬噸。

健康6大功效

專家指出,花生之所以受到全球人的喜愛,不僅因為它的美味,還有多種意想不到的健康益處。

降脂護心。美國研究發現,用餐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會出現短暫增加,適量吃點花生,有助於抑制甘油三酯水平,減少動脈擴張,預防心臟病和腦中風。山東沂蒙花生食品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陳峰表示,花生之所以護心,關鍵在於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

抗擊癌症。花生富含葉酸和植物固醇,對預防腸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有顯著效果。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研究發現,每天適量吃點花生,有助於抗擊癌症,降低慢性病的發病率。

提高智力。花生所含的賴氨酸、谷氨酸和天門冬氨酸,利於促進腦細胞發育,增強記憶力。

美容養顏。吃花生易產生飽腹感,其植物性脂肪不但不易導致肥胖,反而具有一定健美功效,益於保持體形。加上它富含維生素E、卵磷脂等,有抗氧化效果,利於美容養顏、延緩衰老。

抑制出血。花生紅衣富含纖維素、蛋白質和多酚類物質,能促進血小板再生,緩解血小板減少導致的出血症狀。

降低死亡風險。美國團隊針對美國、中國上海兩大消費群體的研究發現,常吃花生的人,死亡風險分別降低21%和17%。

吃花生有講究

吃花生好處多,但范志紅表示,要發揮最大保健作用,也有很多講究。

每天吃10~25克。花生油脂含量高達40%,食用過多易致肥胖,因此每天食用10~25克(不帶殼,一小把)為宜。患有痛風、膽囊炎、糖尿病、慢性胃病的人,不宜攝入過多油脂,吃太多花生可能加重病情。對花生過敏的人應避免吃花生。需要注意的是,幼兒吃整粒花生時要有成人看護,且不能說笑打鬧,否則有嗆入氣管的風險。

五香花生最健康。五香花生做法簡單,水煮花生時,適量放些花椒、桂皮、八角,再加點鹽即可。這種做法沒有經過油炸或烘烤,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花生的原始風味和營養。老人的牙口不好,煮五香花生時要熟透,便於咀嚼。

油炸花生要少吃。多味花生、紫薯花生、油炸花生等,經過反復油炸或烘烤,花生蛋白脫水,吃的時候容易吸干喉嚨裡的水分,導致抵抗力下降,出現炎症。因此,建議大家盡量少吃油炸或烘焙花生,尤其是咽喉炎患者,偶爾吃過之后,要多喝水。

把花生加入菜肴和主食。日常烹飪中,很多菜肴和主食都可加入花生,好吃又健康。比如,將煮好的五香花生與蔬菜丁拌在一起,作為早餐的涼菜,搭配粥或饅頭﹔還可以在煮粥時加一小把花生,煮熟后的花生變成粉紅色,色香味俱全﹔將烤花生切成花生碎,洒在菜上,和蔬菜混著吃,能避免咽喉過干問題﹔燉肉時加把花生,味道更鮮。

花生醬適合增重。花生磨成醬后,其營養價值和花生沒有太大差異。需要增加體重的人可將花生醬涂抹在面包或饅頭上,味道很好,也能有效增加食物熱量。

發霉的花生吃不得。花生保存不當,容易長黃曲霉毒素,這種毒素有致畸致癌作用。儲存花生要充分晒干、注意防潮,如不小心吃到有霉味、苦味的花生,一定要立即吐出並漱口。

最后,北京協和醫院腸內腸外營養科副主任陳偉提醒,花生雖然利於護心,但完全指望它護心並不可取。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保証營養均衡,勤於鍛煉身體,戒煙限酒,都很重要。▲

(責編:李軼群、楊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