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食品

時隔23年 中國再發糧食白皮書

我國谷物自給率超95% 全國家庭農場近60萬家 

2019年10月15日07:40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時隔23年 中國再發糧食白皮書

  國務院新聞辦14日發表《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白皮書全面總結反映了我國糧食安全取得的歷史性成就,重點闡述了1996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保障糧食安全方面實施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和舉措辦法,介紹了中國糧食對外開放和國際合作的原則立場,並提出了未來中國糧食問題的政策主張。這是時隔23年后,中國再次發表糧食白皮書。

  糧食自給 農村貧困人口基本“不愁吃”

  白皮書說,7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經過艱苦奮斗和不懈努力,中國在農業基礎十分薄弱、人民生活極端貧困的基礎上,依靠自己的力量實現了糧食基本自給,不僅成功解決了近14億人口的吃飯問題,而且居民生活質量和營養水平顯著提升,糧食安全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

  白皮書說,目前,中國人均糧食佔有量達到470公斤左右,比1996年的414公斤增長了14%,比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的209公斤增長了126%,高於世界平均水平。 總產量連上新台階。2010年突破5.5億噸,2012年超過6億噸,2015年達到6.6億噸,連續4年穩定在6.5億噸以上水平。2018年產量近6.6億噸,比1996年的5億噸增產30%以上,比1978年的3億噸增產116%,是1949年1.1億噸的近6倍。糧食產量波動幅度基本穩定在合理區間,除少數年份外,一般保持在±6%的范圍之內。

  目前,我國谷物自給率超過95%。近幾年,稻谷和小麥產需有余,完全能夠自給,進出口主要是品種調劑,將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2001年至2018年年均進口的糧食總量中,大豆佔比為75.4%,稻谷和小麥兩大口糧品種合計佔比不足6%。

  同時,糧食儲備能力顯著增強。2018年全國共有標准糧食倉房倉容6.7億噸,簡易倉容2.4億噸,有效倉容總量比1996年增長31.9%。食用油罐總罐容2800萬噸,比1996年增長7倍。規劃建設了一批現代化新糧倉,維修改造了一批老糧庫,倉容規模進一步增加。

  中國農村貧困人口基本解決了“不愁吃”問題。按現行農村貧困標准計算,2018年末,中國農村貧困人口數量1660萬人,較2012年末的9899萬人減少了8239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0.2%降至1.7%﹔較1978年末的7.7億人,累計減貧7.5億人。按世界銀行每人每天1.9美元的國際貧困標准,中國對全球減貧的貢獻率超過70%。

  重點貧困群體健康營養狀況明顯改善。2018年,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0371元人民幣,實際增速高於全國農村1.7個百分點。收入水平的提高,增強了貧困地區的糧食獲取能力,貧困人口糧谷類食物攝入量穩定增加。

  安全之路 嚴守12000萬公頃耕地紅線

  白皮書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糧食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提出了“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新糧食安全觀,確立了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

  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實施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從嚴管控各項建設佔用耕地特別是優質耕地,健全建設用地“增存挂鉤”機制,實行耕地佔補平衡政策,嚴守12000萬公頃耕地紅線。全面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劃定永久基本農田10300多萬公頃。目前,全國耕地面積13488萬公頃,比1996年增加480多萬公頃,糧食作物播種面積達到11700多萬公頃,比1996年增加450萬公頃左右,夯實了糧食生產基礎。

  提升耕地質量,保護生態環境。建立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劃定水稻、小麥、玉米等糧食生產功能區6000萬公頃,大豆、油菜籽等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近1500萬公頃。加強建設東北稻谷、玉米、大豆優勢產業帶,形成黃淮海平原小麥、專用玉米和高蛋白大豆規模生產優勢區﹔打造長江經濟帶雙季稻和優質專用小麥生產核心區﹔提高西北優質小麥、玉米和馬鈴薯生產規模和質量﹔重點發展西南稻谷、小麥、玉米和馬鈴薯種植﹔擴大東南和華南優質雙季稻和馬鈴薯產量規模。

  同時,保障種糧農民收益。為全面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國家相繼取消牧業稅、生豬屠宰稅和農林特產稅,特別是在2006年全面取消了在中國存在2600年的農業稅,從根本上減輕了農民負擔。目前,全國家庭農場近60萬家,農民合作社達到217.3萬家,社會化服務組織達到37萬個,有效解決了“誰來種地”“怎樣種地”等問題,大幅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

  在健全完善國家宏觀調控方面,白皮書說,注重規劃引領,深化糧食收儲制度和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發揮糧食儲備重要作用,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加快推動糧食產業轉型升級,積極發展糧食精深加工轉化,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另外,強化糧食生產科技支撐,推廣應用農業科技, 提升糧食儲運科技水平。

  未來展望 增加綠色優質糧油產品供給

  白皮書指出,中國堅持立足國內保障糧食基本自給的方針,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持續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和體制機制創新,糧食生產能力不斷增強,糧食流通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糧食供給結構不斷優化,糧食產業經濟穩步發展,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逐步建立,國家糧食安全保障更加有力,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越走越穩健、越走越寬廣。

  白皮書說,到2020年,落實12436萬公頃耕地保有量、10307萬公頃永久基本農田、4072萬公頃建設用地總規模約束性指標,確保建成5333萬公頃高標准農田,全面完成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建設,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1.1億公頃以上,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6億噸以上。不斷提高耕地質量,到2022年,確保建成6667萬公頃高標准農田。到2035年,糧食種植面積保持總體穩定。加快推進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設,不斷完善農田水利設施,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推進種植結構調整,增加綠色優質糧油產品供給。創新體制機制,提高糧食生產組織化程度。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支持農民通過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種形式參與規模化、產業化經營。完善針對小農戶的扶持政策,把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增強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提高糧食生產水平。同時,加強糧食儲備管理,健全糧食應急保供體系,完善糧情預警監測體系,倡導節糧減損。

  加快建設現代糧食市場體系。堅持市場化改革取向與保護農民利益並重,以確保口糧絕對安全、防止“谷賤傷農”為底線,適應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積極穩妥推進糧食收儲制度和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充分發揮市場配置糧食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使糧價更好地反映市場供求,激發市場活力,促進供需平衡,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糧食市場體系。切實加強糧食倉儲物流建設,優化大型糧食物流園區布局,構建一批糧食進出口物流通道和重要節點,提升糧食物流重點線路流通效率。著力構建現代化糧食產業體系。

  文/綜合新華社

(責編:許曉華、李軼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