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食品

肉菜價格反彈 6月全國CPI同比上漲2.5%

2020年07月11日08:24 | 來源:北京商報
小字號
原標題:肉菜價格反彈 6月全國CPI同比上漲2.5%

  6月全國CPI同比漲幅微擴。7月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6月全國CPI同比上漲2.5%,較5月擴大0.1個百分點。端午節帶動消費市場有所提振,但受6月中旬疫情和南方暴雨等因素影響,豬肉、鮮菜供給偏緊,拉升了食品煙酒類價格。

  環比看,6月食品煙酒類價格環比上漲0.1%,影響CPI上漲約0.04個百分點。其中,鮮菜和畜肉價格環比增速由降轉漲,漲幅分別達2.8%和2.2%,分別拉升CPI上漲約0.07個和0.15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董莉娟指出,食品中,受生豬出欄減緩、防疫調配要求從嚴及進口量減少等因素影響,豬肉供應偏緊,隨著餐飲和團體消費需求有所回升,豬肉價格由上月下降8.1%轉為上漲3.6%﹔同時,我國多地發生洪澇災害,北京新發地市場出現聚集性疫情,導致部分地區蔬菜短期供應緊張,鮮菜價格由上月下降12.5%轉為上漲2.8%。

  據商務部市場監測數據顯示,6月全國豬肉市場批發價逐周攀高,漲幅於月末小幅收窄。具體來看,6月1日-7日、6月8日-14日、6月15日-21日、6月22日-28日,全國每公斤豬肉批發價分別為40.1元、41.29元、43.41元和44.66元,周漲幅分別保持3.8%、3%、5.1%和2.9%。

  浙商証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李超分析指出,“6月底農業部口徑豬肉批發價回到45元之上,符合我們豬肉‘需求恢復速度快於供給’的判斷,從全月角度看,豬價與5月持平,環比擾動不大”。

  此外,海外疫情依舊不容樂觀,我國減少了進口豬肉量。6月當月,我國已暫停受理來自德國、美國、愛爾蘭、巴西和英國5國的肉制品企業進口申報。疫情之下,市場預期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國內進口豬肉仍將大量減少。

  進口豬肉減少,養殖戶惜售情緒仍在,加之部分地區連續降雨,下游收購難度加大。截至6月末,市場豬源供應相對緊張。對此,搜豬網分析師王磊指出,“目前各地豬肉價格短時置頂,再漲動力不足。節日效應已過,市場需求表現一般,消費會有所回落,市場利好的支撐將有所減弱”。

  根據搜豬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預測,今年三季度,市場豬肉價格總體上仍將波動上漲。隨著生豬供應量在9月上升,供需矛盾會出現一定程度緩解。今年4月,農業部畜牧局局長楊振海指出,7月后,市場供應將逐步改善,但因下半年節日多,消費拉動力更強,豬肉價格高峰或出現在9月前后。

  需要注意的是,近期隨著各部委政策密集下達,引發國內對新一輪豬價走勢的探討。例如,為防范非洲豬瘟疫情反彈,農業農村部於日前發文要求,7月1日起,全國將強化生豬收購販運管理,加強監管生豬販運主體的基礎信息、產地檢疫等信息,實行全國統一編碼﹔8月1日起,生豬養殖戶嚴禁在自配飼料中添加抗生素、化學添加劑、助長劑等。

  前述舉措在市場供給出現波動的情況下,是否會再度抬高豬肉價格?對此,中鋼經濟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胡麒牧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豬肉供應偏緊疊加政策面加強對生豬收購販運管理,肯定會在短期內提高部分生豬販運主體的成本,不過這些措施對行業健康發展確實有必要。

  “從養殖端來看,禁抗、限抗也會帶來養殖成本上升的現象。不使用抗生素飼養的豬在保持健康、生產、性能和盈利能力方面面臨巨大挑戰。”馮永輝認為。

  展望未來CPI走勢,研究機構認為其年內同比增速下行可能性更大。財信宏觀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今年三四季度,CPI同比增速將逐季下行,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去年食品價格,尤其是豬肉價格基數便高,使得今年同比增速降低。此外,在疫情沖擊下消費需求雖逐季回暖,但總體偏弱,也是抑制CPI漲幅的重要原因。“干擾因素主要是海外疫情蔓延對全球經濟復蘇帶來的不確定性。”

  · 相關新聞 ·

  需求改善 6月PPI同比降幅收窄

  國內制造業穩步恢復,全國PPI同比增速回調。7月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6月全國PPI同比降3%,環比漲0.4%。業內認為,國內政策落地生效帶動基建、制造業需求恢復,各國陸續重啟經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有所回暖。不過,從全年看,PPI將緩慢修復,大宗商品價格仍缺乏大幅上漲的基礎。

  “據測算,在6月3%的同比降幅中,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影響約為-0.2個百分點,新漲價影響約為-2.8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董莉娟表示。

  6月,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暖,國內制造業穩步恢復,市場需求繼續改善。從環比看,PPI由降轉漲。其中,生產資料價格和生活資料價格分別由-0.5%和-0.3%轉為0.5%和0.1%。在調查的40個工業行業大類中,價格上漲的有22個,比上月增加12個﹔下降12個,減少8個﹔持平6個,減少4個。

  日前發布的制造業PMI指數也印証了制造業基本面已在穩步改善。其中,訂單指數上行,生產端結束連續兩月回落態勢,產業鏈上游原材料購進及出廠價格指數也分別以56.8%和52.4%觸及年內高點。

  根據6月高頻數據顯示,原油、黑金、有色、煤炭等工業品價格全線上漲。財信宏觀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從當前工業品出廠價格來看,至暗時刻已過,工業品價格有望階段性修復。

  “當前國內已率先完成復工復產,6月上旬全國全口徑發電量同比增長9.1%﹔同時,挖掘機和重卡銷量連續兩月增速在60%以上,表明基建項目在快速推進,對於黑金和有色等工業品需求有較強支撐﹔二季度以來,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也陸續重啟經濟,需求逐漸修復也有助於PPI回升。”伍超明表示。

  此外,基建、制造業修復也有賴於積極財政加速落地。根據日前財政部通報,今年全國發行新增地方政府債券27869億元。截至6月末,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32個地區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已全部完成提前下達債券發行任務。按照國常會部署,各地發行的新增專項債券,全部用於鐵路、軌道交通等交通基礎設施,農林水利,市政和產業園區等領域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

  伍超明預計,下半年工業品價格仍將保持低斜率修復,全年PPI增速約在-2%左右。“下半年需求修復,尤其是基建和房地產投資需求的釋放,將對國內工業品價格形成支撐。全球經濟最差的時期已經過去,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見底,但疫情造成的產出缺口會永久性消失,且疫情二次暴發的風險較大,大宗商品價格仍缺乏大幅上漲的基礎。”(記者 陶鳳 劉瀚琳)

(責編:許心怡、崔元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