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食品

提升品質 做大規模 創新營銷

一顆小果子 三筆實惠賬

本報記者  白之羽  龐革平
2020年09月23日08:5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一顆小果子 三筆實惠賬(經濟聚焦)

  核心閱讀

  自上世紀70年代,廣西樂業縣就有人種獼猴桃,但直到最近兩年才終於做出品牌,走向全國。這背后的轉變來自於品質的提升、規模化種植與標准的制定。同時,當地從2019年開始著手布局電商,運用互聯網渠道展示產品,打開銷路,一顆小果子越銷越旺。

  

  見到班榮肯的時候,他正在地裡給獼猴桃藤施肥。前段時間剛剛收完滿藤的果子,趁著下雨間歇,班榮肯又跟同伴們忙了起來。“我們這兒冬天短,要提早給來年做准備。”

  這裡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樂業縣板洪村,樂業縣農業開發投資有限公司在這裡有5700畝的獼猴桃種植基地,班榮肯則是在農投公司打工的農民。今年趕上了樂業縣紅心獼猴桃的好年景,也讓這些農民多了不少干勁。

  上世紀70年代,樂業縣就有人開始種獼猴桃,不過這兩年才闖出了點名堂。其中,品種改良提升品質,規模種植降低成本,創新營銷走向全國,一顆果子背后的三筆賬,值得琢磨。

  品質賬——

  良種推廣成了市場敲門磚

  “別看現在一斤能賣十幾塊錢,之前多少年都是三塊錢一斤,根本賣不上價。”曾經在樂業縣水果生產辦公室工作多年的禤大明說,當時本地的綠心獼猴桃,品質不佳,賣不上價。

  變化的開端,還要從15年前說起。

  2005年,樂業縣農業部門到四川、陝西考察農業生產,認為獼猴桃在本地有一定的發展空間。同年,廣西水果生產技術指導總站在區內選擇了包括樂業縣在內的10個縣做獼猴桃生產性推廣。兩者的結合,揭開了樂業縣獼猴桃品種改良的序幕。

  最早啟動的是同樂鎮上崗村、六為村,兩個村總計600畝的試驗田裡,分別種上了引自外地的兩種獼猴桃。

  3年后,果子挂上了枝頭,試驗結果也擺上了案頭:來自四川的紅心獼猴桃品種,豐產性較好,甜度更高,市場價格最高的時候能賣到40元一斤。

  很快,不少鄉鎮都種起了紅心獼猴桃。但是,發展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

  “隨后的幾年裡,不少獼猴桃藤出現了僵苗、死苗,挂果量也比當初試驗田裡的少了不少。”禤大明回憶,由於找不到症結所在,從農業部門技術人員到種地的鄉親們,都生出了一股懷疑:獼猴桃,這裡到底能不能種?

  讓人沒想到的是,這股疑惑被一次機緣巧合沖散。禤大明回憶,當時縣裡的一個種植大戶沒有選擇在田地進行種植,而是把獼猴桃種在了山上,4年后,80畝山地實現了2600斤的畝均產出。

  “兩相對比,我們一下子就明白了。隨著獼猴桃藤的生長,根系越扎越深,低窪的田地容易積水,造成根部腐爛,相反山坡地則利於排水。”禤大明說。

  就這樣,樂業縣的獼猴桃品種改良重新步入正軌。2012年開始,政府加大推廣力度。時至今日,樂業縣紅心獼猴桃種植面積已經達到4.5萬畝,覆蓋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8073戶34923人。

  “最初600畝的試驗田,就投入了600萬元。可沒有那樣的探索,哪來今天的致富果。”在禤大明看來,這樣一筆賬,值。

  規模賬——

  算經濟成本也算社會效益

  今年42歲的班榮肯,此前守著自家幾十畝地卻沒什麼營生,成了板洪村的貧困戶。如今,自家的山地流轉給了農投公司,一邊拿流轉費,一邊賺打工工資,日子過得也不錯。

  不過,明知道種獼猴桃賺錢,怎麼不自己種?“一畝地萬把塊錢的投入呢,一是拿不出這錢,二是沒這個膽量。”班榮肯說了實在話。

  根據樂業縣農業部門統計,從種苗到進入豐產期,一畝地的獼猴桃需要1.5萬元的累計投入。即使考慮到群眾自家分散種植能夠減少勞務支出和基肥費用,但其他費用對於不少農村群眾來說依然是個不小的負擔。

  於是,由政府牽頭,平台企業、合作社和種植大戶落實的規模化種植,成了實現效益最大化的關鍵方式。

  樂業縣農業開發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補祥國,跟獼猴桃打了14年的交道。掰著手指頭,他算起了規模化種植的一筆賬。

  土地流轉方面,連片流轉費用為每畝200元,零散地塊的流轉費用則高達每畝400—500元﹔

  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大規模種植能夠實現路、水、電的集中投資、集中使用,效率更高﹔

  技術指導方面,規模化種植有利於技術的集約化推廣,農投公司自己的2萬畝獼猴桃種植基地,隻需要68名專職技術人員﹔

  …………

  除了這些生產成本上的直接節約,規模化種植帶來的社會效益也十分重要。

  補祥國解釋,在接受正常技術指導的前提下,一個普通勞動力能夠看護30畝獼猴桃地。但分散在每家每戶的獼猴桃地,數量往往不到30畝,這就造成勞動力的浪費。“通過土地流轉實現的規模化種植,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勞動力資源,另一方面也將部分人從土地中解放出來,能夠參與到其他類型的社會勞動當中,創造更多財富。”補祥國說。

  數據顯示,目前樂業縣的連片種植已經達到七成。與之相隨的,則是樂業縣更專業的農業團隊、更高效的技術應用,與更充分的勞動力潛力釋放。

  營銷賬——

  實現優質優價有銷路

  花坪鎮龍坪獼猴桃合作社負責人鄭鐵柱, 2012年參與獼猴桃品種改良。本來,自家的30畝地剛好夠一個人打理,但在2016年,他突然成立了合作社。10個社員,一下子多出來上百畝地。

  是自己種不好嗎?“其實是為了借助縣裡的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認証,隻有合作社才能申請。”鄭鐵柱有些不好意思地說。

  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認証,就是樂業縣為提高獼猴桃品牌地位和市場認可度的重要舉措。

  樂業縣原質量技術監督局局長楊天武是申請樂業獼猴桃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主要經辦人。“這是樂業縣獼猴桃產業發展的一大步。”盡管已經退居二線,但在他看來,有了這個認証,就意味著獼猴桃的生產有了嚴格的標准,更能享受到品牌的保護。

  在樂業縣農投公司,最近每天都會有一輛滿載著禮盒的順豐物流車駛出,三天之內,車上的紅心獼猴桃就會出現在全國各地消費者的餐桌上。這就是從2019年開始在當地爆發的電商的力量。

  何亦錦是樂業縣農貨幫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此前在上海互聯網企業工作的他,今年6月回到家鄉投入到農產品電商的熱潮之中。15名具有互聯網思維的年輕人,在短短幾個月時間裡,做出了180多個短視頻,獲取了2500余萬點擊量。從8月24日獼猴桃開市,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實現了2萬單10萬斤的銷售。

  眼下,樂業縣獼猴桃產業鏈上的每個環節都已經開始了下一步的謀劃。生產端,山間運輸軌道和無人機的應用已在洽談﹔流通端,冷鏈物流的價格溝通持續推進﹔銷售端,中心城市分倉的建設正在謀劃……算好了三筆賬的樂業縣,給一顆小果子繪出了大藍圖。


  《 人民日報 》( 2020年09月23日 13 版)

(責編:許心怡、崔元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