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食品

產業多點開花,農民多渠道增收

2020年09月27日09:03 | 來源:中國婦女報
小字號
原標題:產業多點開花,農民多渠道增收

近年來,貴州省岑鞏縣天星鄉結合本地實際,強化資源整合,突出特色,以打造桑蠶小鎮為目標,產業發展多點開花的發展思路,走出了一條產業發展的新路子,推動農業產業和林下經濟向集約化、規模化、標准化發展,培育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增加農民收入。

一鄉一業,打造桑蠶小鎮

“今年,我養了13張春蠶,賣了近3萬元。”天星村陶家庄組貧困戶鄭宗銀高興地說,“養蠶這個產業可以發展,回收快、效益高,賣的時候公司付現錢,拿起錢來喜人。”

鄭宗銀是天星村的一名種桑養蠶大戶。作為天星鄉的種桑養蠶示范基地,天星村的種桑養蠶大戶還有很多。

2018年,天星村圍繞“干田土種桑,水田種優質大米”的產業發展規劃,調優產業結構,以打造桑蠶小鎮為目標打造鄉示范基地,實現桑蠶連片種植860畝。每畝可養蠶4張,每張蠶產繭量可達100~120斤,畝產值可達8000元。按照“桑蠶+辣椒”套種模式,畝產鮮紅辣椒3000斤,畝產值約3300元。示范基地帶動了46戶農戶(貧困戶11戶)就業,戶均增收2100元。

興一個產業,富一方百姓。天星鄉搶抓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幫扶契機,借國家實施“東桑西移”的東風,因地制宜引進蠶桑產業,聯合杭州建德市幫扶企業,以“黨支部+公司+貧困戶+基地”的發展模式,打造岑鞏蠶桑小鎮,讓蠶農吃下定心丸。

天星鄉小蠶共育中心落戶在與天星村相鄰的力元村。和天星村一樣,該村也建起了一個蠶桑種植示范基地。2018年,黨員致富帶頭人楊紹洪和妻子一起遠赴浙江建德學習種桑養蠶技術,學成歸來后承包了小蠶共育中心,一年時間便賺了10多萬元。

小蠶共育中心帶動了天星鄉的種桑養蠶業的發展,同時輻射了周邊多個鄉鎮。“天星鄉目前的種桑養蠶產業還處在起步階段,以后發展了,養殖戶的收入會更高。”楊紹洪說。

一村一品,新興產業多點開花

走進天星鄉地城村黃花菜種植基地,一眼望不到邊的黃花開得燦爛無比,三五成群的婦女散落在花叢中,忙著搶摘黃花菜。

“採摘黃花按斤折價,每天要採100多斤,有100多塊錢。”地城村村民鐘福香高興地說,“黃花產業為我們村的婦女開辟了一條就業新路,讓我們有了穩定增收的新路子。”

在地城村黃花加工廠裡,七八個婦女正在忙著分揀黃花,她們大都是地城村人,也有來自天星鄉其他村的村民。

“我們總共是8個固定工人,忙的時候,老板還會臨時請些工人過來。在這裡干活,每天有100元的收入。”黃花加工廠工人、地城村村民舒萬珍說:“我家有5畝地,其中3畝流轉給種植基地老板種黃花。我年紀大了,去外面打工別人不要,就在這個黃花基地打打工,收入比單純種地高多了。”

黃花菜具有食用、藥用和觀賞等經濟價值。2018年,天星鄉通過招商引資,發展黃花菜種植加工產業。黃花菜種植基地負責人介紹,今年是黃花菜培育期的第二年,生鮮畝產量在3000~4000斤,干貨差不多到四五百斤。採摘期每天需要上百人務工,一天支付工人工資就要1萬多元。明年,黃花菜基地達到滿產期,畝產量將翻幾倍,採摘黃花的人數也會大大增加。

吊瓜產業也是天星鄉在近年發展起來的新型產業。如今,在毛坪村,吊瓜種植面積已達1000余畝,養殖戶人均收入超過了萬元。毛坪村大食堂組村民蒲應龍說:“前幾年我家很窮,種谷子一年收入不過1萬元。從2016年起,我種了30畝吊瓜,年收入超過了10萬元。”

除了新產業,天星鄉的一些傳統產業也在發揚光大。

“雜稻制種是我們天星鄉的傳統產業,今年種植雜稻制種面積2500畝,種植農戶76戶,正常情況下,今年產值應該不低於900萬元。”天星鄉鄉長劉勛介紹說。

關庄村是雜稻制種基地之一。今年,村民程洪軍在村裡承包了30畝水田,每畝產量應該在320公斤左右,按均價6元/斤計算,收入應該有10多萬元。

烤煙種植也是天星鄉的傳統產業。今年,全鄉烤煙種植面積1200畝,畝收入4000元,總收入450余萬元。天星村的鄭宗銀既是桑養蠶大戶,也是烤煙種植大戶。他說:“2019年,我種了60畝烤煙,賺了10余萬元。”

此外,天星鄉還因地制宜地發展了種草養牛、養羊以及山茶油種植等產業,實現了新興產業、傳統產業多點開花,農戶多渠道增收。(楊元彬 任元)

(責編:許心怡、崔元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