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食品

中秋節冷知識:曾是果子節、結賬日、狂歡夜

2020年10月01日08:25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小字號
原標題:中秋節冷知識:曾是果子節、結賬日、狂歡夜

  又是一年中秋節。千家萬戶團團圓圓,與親朋好友相聚,溫馨又富有人情味兒。

  在中國,它是廣受歡迎的傳統節日,歷史悠久。比如,過去在唐代的長安一帶,中秋賞月的風俗十分流行,許多文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佳句。

  不過,拋開吃月餅、賞月賞菊花等耳熟能詳的習俗,有關中秋節的一些“知識點”頗為冷門。它有很多“昵稱”,在宋代,也是慶祝團圓、盡情歡樂的“不眠之夜”。

  中秋節的由來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有各種不同說法。

  例如,有一種說法是,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后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

  也有的說法認為,中秋節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時至秋天,各種農作物陸續成熟,人們便想著在某一天慶賀豐收,慢慢地中秋便成了節日。

  八月節、團圓節……這些也是中秋節的昵稱

  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節日,中秋節其實還有其他很多名字。比如說,從日期來看,因為這節日在農歷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

  一輪圓月,更是中秋節的標志。中秋節的很多習俗活動也圍繞著“月”來進行,所以俗稱“月節”“月夕”“月亮節”“團圓節”等。

  明代劉侗等撰寫的《帝京景物略》中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

  從時間來說,中秋節正處在仲秋時節,各種瓜果成熟上市,因此也有人叫它“果子節”。

  哪些神話傳說與這個節日有關?

  圍繞著中秋節,也有許多很有趣的神話傳說。

  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嫦娥奔月成仙”。相傳,后羿得到一包“不死藥”,結果被一個叫逄蒙的人惦記上了,趁后羿不在家來威逼其妻嫦娥。嫦娥不得已吞下“不死藥”,飛到月宮。

  后來,老百姓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中秋節拜月的風俗漸漸流傳開來。

  在月宮中有一隻玉兔,據說當時被嫦娥一起帶到月宮,制作長生不老的靈藥。

  “超級大月餅”古已有之

  說到中秋節,就不能不提到月餅。現在的月餅有各種創意和花樣,從個頭上來講,經常能發現巨型月餅。在古代,也有尺寸頗大的“超級月餅”。

  “月餅”一詞在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可見,但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而已。到后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

  《帝京景物略》稱:“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餅必圓。”而且,這個時候的月餅個頭也不小,“餅有徑二尺者”,相當可觀。

  “拜月”也有儀式感

  某種程度上,中秋節其實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對月亮的朝拜儀式自周朝開始歲時化。

  民俗專家蕭放表示,拜月是對“月神”的崇拜活動,宋代以后開始流行。拜月儀式大體上是在八月十五晚上,在家或戶外設月神牌位,擺上供品如瓜果、月餅等,然后叩拜,祈求福佑。

  他提到,唐代尚未見拜月習俗。宋代之時,男女拜月各有不同需求:男子希望科舉有好功名,女子則祈求擁有美麗容顏。隨著時代演進,明清以后才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

  燃燈以助月色

  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如“燈燭華燦,竟夕乃止”。

  北宋《武林舊事》中記載過有關“中秋”節俗,其中有將“一點紅”羊皮小水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它們浮滿水面,燦爛如繁星。

  而江南一帶有制燈船的節俗。此外,有文章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於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做果品、鳥獸、魚虫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

  這麼看來,賞燈可能並不只是元宵節的專利。

  狂歡去!這是宋代的“不眠之夜”

  拜月之外,人們也樂得在中秋節賞月。尤其文人雅士,此時賞月作詩,別有意趣。

  宋朝的中秋節是一個世俗狂歡的節日。往往八月十五還沒到,街上許多店鋪開始售賣新釀的美酒,人們爭相登樓賞月,酌酒高歌。中秋夜,例行的宵禁也被取消,夜市通宵營業,賞月游人絡繹不絕。

  大文豪蘇軾的名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開篇序言就說得很明白,“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所以,也有人戲稱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

  也是“結賬日”

  在古代,中秋還是某些行業店鋪算賬盤點、給員工結算工資的日子。

  《歷代社會風俗事物考》中提到,“凡錢債至五月節、八月節,必清結,謂之節關,而中秋視端午尤重。”就是說,有欠別人錢財的,這個時候也應該還上欠款。

  總的說來,中秋節的種種習俗,無論是賞花燈、猜燈謎,還是觀潮、舞火龍,許多節俗都有十分古老的淵源。

  中秋節時圓圓的月餅、月亮,對應了人間團圓,其中蘊含的是人們對故鄉、親人的思念之情,也有期盼未來平安順遂的美好心願。((記者 上官雲))

(責編:楊迪、許曉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