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食品

橘子的禁忌知多少

2021年02月01日09:02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小字號
原標題:橘子的禁忌知多少

  橘子在中國的國民度著實是高,無論是比拳頭都要大的丑橘還是一口一個都嫌小的砂糖橘,從東三省到滇廣閩到處都有它們的忠實粉絲。然而,關於橘子的各種“風言風語”卻不少。

  橘子富含維生素,有益健康要多吃?柑橘類水果中維生素C(簡稱VC)的含量通常有20mg∼30mg/100g,比蘋果(1mg∼5mg/100g)和梨(4mg∼8mg/100g)可要多多了。比如橘子水分充足,果肉軟嫩,酸甜可口,價格親民,在新鮮果蔬沒有那麼豐富的冬季,受歡迎是必然的,基本上一個中等大小的橘子,就能滿足孩子每天一半的維生素C需求。而且,它還含有豐富的鉀、類胡蘿卜素,以及橙皮素、柚皮素等,它們都是對健康有益的成分。可是,再有營養的食物,吃起來也要有個量。拿橘子來說,它的問題就是糖分有點多。橘子中的含糖量平均是11.9%,如果碰上口感甜一點的品種,還會再高一些。而且橘子由於不需要洗、剝皮就能吃、口感又軟這些原因,很容易出現“一不小心就吃多”的情況,這幾個橘子下來,能量攝入可不低。我國膳食指南的推薦,普通成人每天吃水果的量是200g∼350g左右,折算到柑橘類,差不多就是2∼3個中等大小的橘子。如果實在愛吃,多吃一兩個問題也不大,橘子吃多了就少吃點其他主食,而且一定要注意清潔牙齒。

  橘子吃多會變成“小黃人”?其實跟染色沒什麼關系,吃了橘子皮膚會變黃,是因為柑橘中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如果經常吃很多橘子,人體就會攝入太多胡蘿卜素,沒有及時代謝掉,在血液中的含量過高,就會導致皮膚變黃,這種情況被稱為“高胡蘿卜素血症”,也叫“橘黃症”,這種症狀的典型表現就是手掌、足底明顯變黃,嚴重的甚至會全身的皮膚變黃。不過,它隻會短時間地影響“顏值”,並不會影響健康。隻要暫時停吃橘子,過一兩周膚色就能恢復正常,一般也不需要進行特殊的治療。而且,除了柑橘類之外,胡蘿卜、南瓜、木瓜、芒果等蔬果中的胡蘿卜素也含量豐富,如果吃很多,也會變成“小黃人”。如果發現最近有點面色變黃,想想自己是不是這些蔬果近期的攝入過多了。

  橘子吃多了會上火?其實,對於橘子來說,引起“上火”是因為橘子中的糖分含量高。吃太多橘子,意味著會攝入大量糖分。高糖分會讓嗓子發干發澀﹔有一些敏感的人,還可能因為橘子中的果酸,感到牙齦和胃部不適。如果吃完后沒有及時清潔口腔,這些食物殘渣、糖分就容易造成口腔內細菌滋生,引起炎症,初期可能表現為牙齦發炎,主要特征是牙齦紅腫、容易出血、有脹痛。這些是不是很像吃了水果后感覺“上火”的表現,解決的方法很簡單,別貪嘴,每天吃個一兩個就可以了,而且吃完橘子后及時用牙線清理牙縫中的果肉殘渣,並且及時用清水漱口,這樣就不會出現“上火”的情況了。

  橘子裡的白瓤多吃有益?橘子皮內側和橘子瓣上包裹著的白色棉絮狀、絲狀物叫作橘絡,它其實也是一種果皮,其成分主要是水分和膳食纖維,也有一些植物多酚類物質。不過白瓤的量實在太少,而且口感並不是很好,畢竟大部分是膳食纖維,如果覺得丟掉可惜,那就吃掉。如果真想補充膳食纖維,多吃點雜糧效果更好。

  橘子分公母,母橘子更甜?這種說法沒有科學依據。此說法中所謂的“公母之分”的關鍵,就是位於果實底部(與果柄相對位置)的“臍”,這其實是脫落的花器官在果實上留下的疤痕。這些疤痕主要是運輸水分和養料的維管束的殘跡,因為下方的果皮組織發育速度通常比果實的其他部分慢(甚至不發育),所以形成一個略微凹陷的“臍”。臍部的大小在不同果實中是連續分布的,不存在明顯的界限來劃分公母,也沒有任何証據表明臍部這一小塊果皮的發育與果實的味道相關。實際上,柑、橘、橙、柚都屬於柑橘類水果,它們口感上的酸與甜,都和土質、肥料、日照、樹齡等有直接關系﹔產地、品種、形狀的不同,橘子的味道也不同。

  (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 阮光鋒)

(責編:許曉華、許心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