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账价高于标价大包装更贵 超市“猫腻”要警惕--人民网食品频道--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网食品频道

结账价高于标价大包装更贵 超市“猫腻”要警惕

2013年03月14日10:40    来源:深圳特区报    手机看新闻

  ■ 时尚消费行业记者 吴 艳

  每年的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近年来市民的消费能力越来越强,但随之而来的消费纠纷也是层出不穷。特别是超市和美容院,一直是遭消费者投诉最多的,而且集中在诸如货品结账时价格与标价不符合、办了所谓的“会员卡”后难退钱等问题。消费者以后购物时,要留个心眼,当心这些消费“陷阱”。

  结账价高于标价

  据了解,今年消协接受投诉最多的还是超市货品结账价格和标价不符合的问题。有的是同一商品被重复计价两次;有的是明明促销的赠品却被计价;有的是促销降价的商品结算时却按原价计算。

  近日,市民刘女士在小区附近一家超市购买了2瓶芝麻油,标价为20元一瓶。可收款时,小票上的金额却变成了24元。“怎么一下子多出了4元?”刘女士询问收银员,却被告之货架上的价签是以前促销时张贴的,现在已恢复原价,还没来得及换。

  无独有偶,市民张先生春节期间在一家超市购买的辣椒,标注价格为5.6元/斤,却按照6.8元/斤结账。该超市工作人员解释说,春节货品太多,且价格每天更新,慌乱之中把电脑价格输错了。

  由此看来,消费者应该在每一次购物后保留好小票,回去后细心查看,发现问题后及时与超市交涉,刷卡族更应注意这方面的情况。

  大包装反而更贵

  很多消费者会有“买得多比买得少实惠”的惯性思维,这也成为了超市的一种“销售心理战术”,使消费者吃了这个惯性思维的亏。

  李先生不久前升级做奶爸了,现在去超市买米买油的“体力活”也由他包干了。上周末,李先生去某超市买米的时候,发现10公斤包装的某品牌米标价120元人民币。而拐弯走到5公斤包装的各类大米区,醒目的看到5公斤包装的同一品牌的米标价51.9元人民币。买两袋的话也才103.8元,和一袋10公斤的比还便宜了16.2元。

  对此,消协给我们的消费者支招,其实现在很多商品的大包装价格都比小包装贵,而且这些商品的重量、价格往往不是整数,比如480克、458克等。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不妨留个心算一算,看哪种包装更划算。

  办卡容易退钱难

  现在,有些商场、美容美发机构、打着会员卡“幌子”办理的预付卡,也让不少消费者“中招”。

  一位吴先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便义愤填膺的说起自己一次上当受骗的经历。他去年12月在一家美发店花了800元办理会员卡。最近去理发,结账时发现会员卡不能用了,商家给出的理由是:老板卷入债务纠纷,顾客消费只能用现金,而且里面的现金也不给退还。

  还有一位陈小姐,去年在一家美容院花3000元办了会员卡,没用几次却发现美容院关门了。拿着等同于作废的会员卡,真是让她欲哭无泪。

  市消协的有关负责人表示,预付卡消费可以为商家短时间内迅速回笼资金,而消费者办卡后则可享受一定的优惠折扣及礼品。但是这种看似“两全其美”的消费方式其实存在着弊端,消费者如果遇到不诚信的商家办卡收钱后跑路,就得不偿失了。

(责任编辑:曾璇、姜方)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