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网食品频道

推广是进是退?61位院士请求推进转基因水稻产业化

2013年10月21日15:51    来源:新民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转基因食品推广是进是退?

  61位两院院士上书请求推进转基因水稻产业化,农业部进行转基因大米猕猴喂养实验,引发广泛关注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张启发前天透露,今年7月,我国61位两院院士联名上书国家有关部门,请求尽快推进转基因水稻产业化。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抗虫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项目负责人林拥军介绍,农业部正委托中国农业大学做转基因大米的小型猪90天喂养实验,还委托中国医学科学院做猕猴喂养实验。林拥军自称,已连续14年吃转基因大米,至今身体无恙。

  转基因技术问世多年,始终伴随较大争议。近日,以张启发院士为代表的众多专家学者高调宣传转基因水稻,再次把转基因食品推向了风口浪尖。

  转基因月饼、豆皮和米粥亮相晚宴

  10月19日,“全国首届黄金大米品尝会”在武汉华中农业大学举行,300多名转基因的铁杆支持者参加了下午的报告会,并出席了设在华中农业大学国际会议报告厅的“转基因大米晚宴”。晚宴上,一种转Bt抗虫水稻被做成月饼、面窝、米酒、米粑和豆皮;而10公斤“黄金大米”则被熬成米粥,供与会者食用。

  自今年5月以来,类似的转基因大米试吃活动已在我国28个城市开展,都是由华中农业大学提供活动所需的转基因大米。这一次,还加入了刚刚收割不久的、由校方研究种植的“黄金大米”。

  网友“山再那里”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之一。他说,参加活动的网友来自全国各地,通过QQ群或在微博私信里报名,最终有260人报名,但当天275人的会场都坐满了。

  “山再那里”介绍,参加会议的网友除了自掏腰包解决差旅费外,还为活动捐助了经费。“成年人每人交纳会议费230元,学生交50元,嘉宾也不例外。”

  另一名组织者、华中农大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严建兵说,举办这些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宣传转基因水稻。

  61位院士呼吁转基因水稻产业化

  19日下午,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能容纳300人的报告厅内,座无虚席。

  “国家转基因产业化发展停滞不前,是当前主要困境。无法实现转基因水稻的产业化,我个人认为,错失重大机遇。”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张启发在活动中作了题为《作物育种的主要发展趋势》的演讲。

  张启发现任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9年5月,历经11年努力,张启发领衔的研究团队获得农业部颁发的两张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是中国目前仅有的两张。但这两种转基因水稻至今还在等待上市。

  对转基因水稻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张启发表示悲观,“获得安全证书时我比较乐观,但现在4年过去了,这两张证书明年即将失效,转基因水稻商业化不是更近,而是更遥远了。”他说,两个月后就将卸任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一职。

  张启发坦言,不清楚国家对转基因技术的发展究竟持何种态度。他提到,今年夏天海外49位专家联名建议,推动转基因农作物产业化,据称“得到了正面积极的回应”。他还透露,今年7月,我国61名两院院士曾联名上书国家领导人,请求尽快推进转基因水稻产业化。“院士们在建议书中写道,‘推动转基因水稻种植产业化不能再等,再迟缓就是误国,转基因产业化发展不起来,则商业发展不起来,对科研影响非常大’,同时指出农业部的不作为。”

  环保组织强烈反对转基因商业化

  “我以为中国人非常理性,有科学精神,但在2000年前后,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冒出那么多人来反对转基因。”张启发提到的反对者,以一些环保组织为代表。

  “绿色和平”农业与食品部负责人俞江丽说,“绿色和平”一直反对转基因水稻在中国的商业化。一旦其大面积种植,通过基因漂移作用,可能对我国野生水稻品种带来灭顶之灾。而食用转基因大米对人体的影响尚未有定论,将13亿人置于潜在风险之下,是难以接受的。

  早在2004年,“绿色和平”就在湖北展开过调查,并在2005年4月发布了调查报告,称转基因种植在湖北等地已十分广泛。

  2005年8月,湖北省农业厅发表声明称,华中农业大学大新技术研发公司等企业在承担转基因水稻生产性实验过程中,“擅自扩大种植面积”,责成有关单位对其处罚,并叫停已种植的上万亩转基因水稻。

  俞江丽说,很多转基因水稻研究团队中的成员都有双重身份,既是国家机构的研究人员,又是种业公司的股东。10年来,他们不断从国家的各个层面推进转基因水稻商业化,并不单纯出于科学精神,而是有着明显的利益驱动。

  对此,张启发回应说:“我希望老百姓种植转基因水稻,用更少农药,获得更高产量,使用更少劳动力,这是我最为重视的利益。我也希望种业公司挣钱,才有更多资金投入科研。我是做研发的,如果能从中获得合法收益,这是好的,但不代表我有多需要钱。”

  正委托权威机构做猕猴喂养实验

  对于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有“反转派”质疑实验作假,要求公开。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抗虫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项目负责人林拥军介绍,两张安全证书的获取过程非常严格,不仅对白鼠做了90天喂养实验,还做了三代繁殖实验,结论都显示食用转基因大米与普通大米并无差别。

  林拥军认为,如实公布一些基本的实验结果,对打消老百姓的疑虑有好处,但应该由鉴定方或农业部发布。

  有人提出白鼠“吃太少,与人差别大”,质疑实验结果无法证明人类食用安全,林拥军透露,目前农业部正委托中国农业大学做转基因大米的小型猪90天喂养实验,还委托中国医学科学院做猕猴喂养实验,“猕猴属于灵长类动物,跟人类比较接近。”

  林拥军还表示,食品与药品不同,上市前无需做人体实验,但他自己从1999年来已连续14年吃转基因大米,至今身体无恙。他认为,转基因大米存在社会接受度的问题,其实转基因大豆油等转基因食品在市场上早已普遍。

  “转基因水稻中转基因蛋白的含量很低,只占百万分之几,而且这种蛋白已被很多国家证明对人无毒。”林拥军说,“转基因的安全性广受质疑,而十分紧迫的农药残留问题却很少有人质疑。”

  他强调说,转基因只是一项中性技术,本身不存在安全不安全的问题,但转基因产品确实存在一定风险,并不是所有转基因产品都安全,有人可能会植入一些不该植入的东西,导致基因表达损伤人体,“所以评估再怎么严格我都认同,特别是食品。”

  【相关链接】

  转基因农作物发展在中国

  国际上对转基因农作物的研究已有30年历史。目前,美国是种植转基因作物面积最大的国家,其后依次为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印度和中国。

  2012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最大的是大豆,有8000多万公顷,主要是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其次是转基因玉米,再次是转基因棉花和油菜。2012年全球大豆播种面积的81%、棉花播种面积的81%、玉米播种面积的35%和油菜播种面积的30%都种植着转基因的品种。

  中国转基因农作物的研发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986年到2000年,研究内容主要是基因克隆、植物转化和转基因农作物的大田试验。第二个时期,从2001年至今,中国开展了自主创新研发,主要研究内容是转基因农作物的商业化生产,以及基因组测序和通过组学的手段研究基因克隆。

  中国批准商业化生产的首批转基因品种包括:抗病毒番茄、耐储存番茄、抗病毒甜椒、改变花色的矮牵牛以及抗虫棉。其中抗虫棉在商业化用途上成效显著。2008年中国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已占全国总植棉面积的72%。1999年到2008年,中国累计推广转基因抗虫棉2.2亿亩,受益农户超过3000万户,减少农药80%以上。

  张启发提到,这些转基因品种在拿到安全证书后都已顺利投产,唯独对水稻提高门槛,无法开展品种审定,也拿不到上市所需的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

(责编:曾璇、宋立功)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