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网食品频道

饮食文化:喝腊八粥

2014年01月07日08:55    来源:北京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喝腊八粥

  记得前年农历腊月初八早晨,北京城虽然阳光明媚,可依旧天寒地冻。上午9点,雍和宫准时开门舍粥,上千名市民有的拿着碗,有的拿着保温瓶在寒风中排着长长的队伍,期待着早一点喝到寺院僧人亲手熬制的腊八粥,成为“中国情调”、“中国民俗”的一道靓丽风景。人们为的是喝碗粥,驱严寒,保健康,送平安,祈求来年好兆头。据说那天的腊八粥用了771斤、29种原料,按每人一碗计算,满足了3000人,创造了腊八舍粥活动的历年之最,也成为雍和宫腊月盛事。雍和宫的典座戴法师说,现在的“舍粥”已经没有了赈济穷人的意味,而是把大家聚在一起,回味一种人生甘苦,劝导人们不要忘本。他说无论大家信仰什么,什么民族,喝一碗粥,增进一分感情,“这就是融合”。

  进了腊月,人们过的头一个节就是腊八节,喝腊八粥。我小时候,就迷醉那腊八节美妙的传说,眷恋那腊八粥特有的浓浓的温情。

  农历十二月,据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就下令改称为“腊月”。《荆楚岁时》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这便是我国相沿成俗的腊八节。清代徐珂《清稗类钞》称:“农历十二月初八日,为一大节,俗所谓腊八是也。”

  腊八的起源,相传不一。有说从先秦起,它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而较多的说法与佛教有关,说这一天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成道日。释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迦佑罗卫国净颂王的儿子,因为深恶人世间难以解脱的生老病死的诸多痛苦,29岁便出家修道。苦行六年,使其身材消瘦、形容枯槁。一天,他以杂粮掺野果、用清泉水煮粥,喝完后,虚弱的体质得以增强,并终于我国农历腊月初八这天,在菩提树下妙悟人生真谛得道成佛。后人为永记他所受的苦难,便于这天吃粥以示纪念。喝腊八粥不仅为僧侣享用,元、明、清沿袭这一食俗,民间也很盛行。曾有诗云:“家家腊八煮双弓,榛子桃仁染色红。我喜娇儿逢览揆,长叨佛佑荫无穷。”

  小时候,每到这天早晨,我还蜷缩在被窝里,就闻到了满屋浓浓的粥香。母亲便催促着:“快起来洗脸,喝腊八粥了!”我手捧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嘶溜嘶溜地不停地喝着。在“冻死寒鸦”的隆冬腊月,却觉得暖意萦怀。

  母亲熬做的腊八粥真是难得的美食。过程是精心熬制,结果是色、味、香、形俱佳。那绿绿的青丝、红红的豆子、白白的瓜子仁、黄澄澄的小米……五颜六色,那十几种的米豆杂粮、那多种的果仁柔腻如一的飘香美味,那水米交融黏稠稠的粥真是诱人。自家熬的这腊八粥,它不仅是御寒的佳品,优质的补品,还充盈着特有的温情。

  我渐渐长大了,每到腊八,也早早起来,守候在锅旁,看着母亲怎样煮粥了。在大砂锅中放入多半锅清水,烧开后,把头天晚上泡的豆类先倒入锅中。等煮到五成熟,再把泡好的大米、小米、江米、紫米……倒入锅中,待九成熟时,放入枣子、果仁、果料。这两个小时里,母亲不停地用勺子轻轻搅动,她说,这样不糊底,也不澥。长时间的熬守,等熬成时,米烂可形依在,粥成汤状,而又黏稠,煞是喜人。

  现在喝粥很方便,“粥道”星罗棋布,争奇竞巧,品种繁多,迈步可进;又有名牌的、罐装的、五花八门“营养粥”,随处可买,随时可喝。但是,我却总想喝母亲熬的那腊八粥,总觉得那粥里盛着的是绵绵的亲情,喝着其乐融融。

  后来,我长大成人了,母亲慢慢变老了。但每到这节气,我如法炮制,给母亲端上我熬的腊八粥,依然热气腾腾……(王双喜)

(责编:赵雅楠、庄红韬)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