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网食品频道

IT人最需要精神减压 悲观劳累达到极限

2014年01月31日10:49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IT人最需要精神减压 悲观劳累达到极限

  不同的人群承担着不同的工作压力,也因此呈现出不同的健康问题。针对他们,必须有特殊的、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我们特开设“量身定制”专栏,请专家为这些群体,提供独特的健康处方及行动计划。

  拿高薪、吃泡面、24小时在电脑前连轴转……这是多数IT工作者的日常状态。在工作中面临的巨大精神压力,让他们身心疲惫,浑身不舒服,很多人即使生了病也不自知,甚至明知生病仍存在“趁年轻多拼几年”的想法。到头来,健康溜走了,再想用钱换命都换不回来。

  IT工作者精神健康最差

  长期高负荷的精神压力,使IT工作者就像被拧紧了的发条,一刻不得松懈,加上对自身健康管理的忽视,各种疾病便找上了门。网易原代理CEO孙德棣于2005年9月18日病逝,年仅38岁;IBM大中华区政府及公众事业部原总经理李清平,于2005年12月16日突发心肺衰竭病逝,年仅46岁;2009年11月,酷6网研发部一名罗姓员工因连续加班、疲劳过度,在公司内吐血猝死……不少网友扼腕叹息:IT业已成猝死高发的重灾区。

  2013年3月,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院协会和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等发布的《中国城市IT精英人群健康状况大调查白皮书》显示,我国98.8%的IT工作者体检异常,精神压力巨大。其中77%的IT族常有悲观情绪,28%的人觉得累,有满足感的仅为14%。“健康中国2020”第四届健康管理论坛发布的2013年《中国企业员工健康绿皮书》(以下简称“绿皮书”),针对不同行业的员工对比分析后也发现,与金融、能源、政府部门及房地产行业相比,IT行业员工精神健康状况最差。《日经计算机》杂志调查则显示,约80%的IT人士感到在目前的状态下继续工作的话,精神压力将达到极限。

  5招管好精神健康

  所以,对于IT从业者来讲,如何通过自我调节,维持健康的精神状态,是健康管理的关键。

  接受任务量力而行。在面对工作任务时,一定要量力而行,做自己能做的,如果觉得以自己的能力,在规定时间内根本完成不了,就不要接。有些东西要学会放弃,不要把自己逼到绝路上。更要懂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凡事不能只看眼前,工作需要付出百分百的努力,但不能以牺牲健康为代价,尤其不能让“拼命”成工作常态。

  把100分留给最重要的事。不能凡事都要求做到最好,没有完美,只有更好,而且很多事情都不是自己能左右的。所以,凡事尽力,问心无愧就好。事实上,也并非所有工作都要求尽善尽美。不妨给工作排个序,不那么重要的达到80分就够,把100分留给最重要的事情。

  汲取正能量。工作中要学会不断地自我调整。首先,不要抱怨,不要产生过多的负面情绪,更不能相互传染“负能量”。凡事从正面想,站在对方角度想,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其次,遇到问题,多跟有“正能量”的朋友、家人、行业内的前辈聊聊,汲取他们的正能量,理性释放压力,转移视线。

  提升工作效率。不要在疲惫的状态下工作,适当休息后再工作,效率会更高。事情要分轻重缓急,重要的马上完成,次要的和不那么重要的先放一放,不要把一堆工作堆在面前,给自己太大压力。每一个工作都会让人产生一定压力,不过,要知道,通过合理安排,压力也能呈几何级数下降。

  做好健康体检。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很重要。每个人的健康状况有所不同,在单位安排的体检基础上,还可以安排一些符合个人体质的项目。该做的项目一定不要漏查,以免耽误发现疾病的时机。拿到体检报告要认真读,了解自己到底是疾病状态、亚健康态,还是高危状态。如果发现问题,一定要及时就诊。

  身体疾病不可忽视

  “绿皮书”调查显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屈光不正也成为IT人员的职业通病。因此,除了给自己减压外,身体疾病也要高度重视。

  电脑眼病。推荐闭着眼睛转眼球。开始可以左右各10下,慢慢增至左右各36下。可以多用枸杞子、菊花泡水喝。坚持做眼保健操,这样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对改善视疲劳、缓解部分眼部疾病都有用。

  颈肩腕综合征。不要长时间坐在电脑前一动不动,一般坐两个小时就要起来活动。可以用头写“米”字,做“回头望月”的姿势,捏捏颈部肌肉,做四肢伸展运动,但久坐后不要随意转动头部,以免受伤。久坐下肢血液循环不好,可以甩甩腿,做两节广播体操。

  企业也要善待并管理好员工的健康,这方面不妨学学国外的一些企业:美国硅谷的很多IT企业,24小时开放的食堂里有免费美食,宽敞明亮的健身房里有丰富的锻炼课程,办公桌前放着沙发随时可以打盹,甚至还能带着宠物上班;Google作为全球最大的搜索服务提供商,不仅为员工提供免费的食物,甚至有踏板车、游乐场等娱乐设施和场所。一些企业还会在流行病高发期为员工免费注射疫苗、不定期为员工及家属提供健康讲座、对慢性疾病员工进行干预等.

(责编:王秋鳗、王溪)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