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网食品频道

老北京最难忘的十大街头小吃

2014年04月30日08:13    来源:北京旅游网社区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老北京最难忘的十大街头小吃

  冰糖葫芦:老北京的冰糖葫芦让多少代人现在想来还牙根犯酸,一声长长的叫卖,能让一条胡同钻出好几个孩子,在很大程度上,它已成为北京的一种象征,一种城市名片。冰糖葫芦在冬天的北京随处可见。小贩们把红红的山楂果按大小排列穿在竹签子上,外面裹着晶莹透明的糖稀,然后串插在特制的木棍上卖。相传冰糖葫芦由来于宋代,一江湖郎中以冰糖与红果(即山楂)煎熬,治好了皇宫贵妃的郁症,后来这种做法传到民间,老百姓就如法炮制,把山楂串起来卖。时至今日,冰糖葫芦仍非常受大众喜爱。

老北京最难忘的十大街头小吃

  爆米花:爆米花的香味飘在很多人的童年记忆里,过去没有现在的爆米花机和高压锅爆法,也不放什么奶油、巧克力,只有一个被烤得黑黑的压力转炉,一把玉米粒加些糖精,烤熟后“嘣”的一声巨响,一锅爆米花就可以吃了。那种声音很多人都不陌生。

  烤红薯:又香又甜,价格便宜。虽然现在也有卖,但味道也似乎不如从前,不知是红薯品种退化了,还是人们的胃口提高了。

  冰棍儿: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吃。分普通的、小豆的、红果的,后来逐步发展成双棒、大雪糕、盒糕、冰淇淋等。现在一些冷饮生产企业推出了硬硬的老冰棍儿,销量仍然很好。

  麦乳精:一种用水冲调的饮品,现在早已被高档保健补品代替,很多年轻人已经不知道其为何物。而过去是被当做礼品互相赠送的。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麦乳精在普通百姓中还被当做一种比较奢侈的饮品,大人往往舍不得喝,孩子们成为最直接的受用者。

  点心匣子:与麦乳精一样,在过去常被当做礼品赠送,是用纸板或木版做成的长方形匣子,里面装的是桃酥、蛋糕等各式点心。如果别人送来家里一盒匣子点心,孩子们往往非常高兴,如果父母决定将其转送他人,孩子们肯定会难受半天。

  江米条:一种用江米面做成的条状膨化食品,外面裹着砂糖。是过去很多孩子的“口袋零食”。现在市场上也能见到,但早已失去原来的味道。

  艾窝窝:“艾窝窝”在元代即已有之,名“不落夹”。因明代帝、后喜食,成了明宫小吃,称“御艾窝窝”。后来传入民间,衍化为“爱窝窝”,亦作“艾窝窝”。每年正月里,各大庙会都有卖,尤其是白云观、东岳庙(又称东狱庙)和厂甸庙会上,买的人最多。包装以10个为一盒,每个艾窝窝上都点有红点,为好看又好卖。有俗话说:“艾窝窝点点儿,怎么讲?——漂亮。”

  酸梅汤:酸梅汤是老北京传统的消暑饮料,在炎热的季节,多数人家会买杨梅来自行熬制,里边放点白糖去酸,冰镇后饮用。小贩们也有做这小生意的。

  糖瓜儿':一种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粘大的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粘,别有风味。“糖瓜儿粘”是过去讲廿三那天要祭灶王,买些用麦芽糖做的祭灶糖如糖瓜、关东糖供着,既有在他升天到玉皇大帝那儿禀报时,请他多多美言之意,又有以糖粘上灶王爷的嘴不让他多说之心。北京有这么一句歇后语:“灶王爷升天---好话多讲”。

(责编:(实习生)靳帅虎、聂丛笑)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