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网食品频道

重出江湖的小豆冰棍 原于北冰洋系出一家

2014年09月18日15:30    来源:北京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致重出江湖的小豆冰棍

  零下16摄氏度的冷柜里,裸装版的小豆冰棍不到十分钟就被一抢而光

 

  最初的小豆冰棍配方很简单,就是红豆、砂糖和淀粉,而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改良版中则增加了奶粉

  当年北冰洋汽水的口味可比现在多多了:柠檬、樱桃、香蕉、菠萝等花色汽水和苏打水

  上世纪70年代,北京街头,老少咸宜的小豆冰棍

  说“小豆冰棍”是一代北京人的集体记忆,毫不为过。我们说不清它究竟是在什么时候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的,因为它本身太过微小和平凡;我们也说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它的召唤成了一种集体怀旧的风潮,因为对它的惦念似乎从未消失……如今,“小豆冰棍”真的重出了江湖,它的味道是对我们经年思念的满足,还是一种找不回当年的失落?无论如何,在这个夏天,吃一根“小豆冰棍”显得很必要……

  小豆冰棍 还是那个味儿

  【尝鲜】

  “小豆冰棍”的复出很“低调”,在这个每年都有新口味的冷饮江湖,它此次的回归就仿佛当年的退隐,没有太多的渲染。市场上还是难觅踪影,就只能寻根溯源啦——大兴工业开发区广阳大街2号,西红门百年义利门市,是目前最靠谱的吃到小豆冰棍的所在。

  不大的店面里,这个夏天聚集了京城小豆冰棍的铁粉。店员说,销量最好的是节假日下午2点到4点,平均销量200根以上。按照小豆冰棍半小时出一锅,每锅80根的产能一算计,基本上是一抢而空的节奏。冰柜里的存货基本上10分钟就没了,来晚的,就只好排队,转着圈排两三行,一排至少是半小时。大家拿自己寻开心:“排在门外的,明天再来吧。”

  花近一个小时排来的小豆冰棍味道如何呢?

  “还是那个味儿,但觉得比以前好吃了。”闻讯赶来的粉丝们得偿所愿后,给了试生产的小豆冰棍中肯的评价,“以前的小豆冰棍比现在要小上一半,没有这么多豆,奶味儿也没这么重。”

  粉丝们的嘴还是很尖的,或者说,小豆冰棍给他们的记忆是很清晰的:这次义利对于小豆冰棍的配方的确是做了改良,但所有改良的基础还是厂里尘封多年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老北洋冷食的配方:红豆、砂糖、淀粉、奶粉。此次改良添加了纯天然无水的奶油——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冰棍吃起来更加绵、软、甜的原因。

  当然,越简单的配料,往往越考验制作者的良心。为了确保“味道如一”,小豆冰棍做了四道质量严控:红小豆,要粒大、饱满;闷墩必须4小时;奶粉含量增加一倍,并添加进口奶油;桂花、砂糖传统配料必不可少。

  当然,目前复出的小豆冰棍仍然处在实验室生产、磨合口味阶段,因此不仅产能有限,同时也随时有可能在规格、块型上做出调整。这也是为什么宣称8月份上市的小豆冰棍,并未如约出现在商超店铺的原因。

  所以,现在来大兴尝鲜的粉丝们,往后我们能吃到什么样的小豆冰棍,全靠您用嘴投票啦!

  而且,小豆冰棍的小伙伴们:碗儿淋、双棒、大雪糕、紫雪糕……也已在同步实验生产,我们的童年,真的要回来啦。

  我们的童年 就是这个味儿

  【念旧】

  自从小豆冰棍在西红门百年义利旗舰店上市,就有人从丰台、从黄村赶来,有人每周至少去两次。他们就是为了找寻当年在崇文门菜市场门口喝着北冰洋、吃着小豆冰棍的感觉。

  小豆冰棍和它的北冰洋冰食品小伙伴们,代表着北京人这样一份难以割舍的童年味道:

  盛夏午后,蝉鸣声声,胡同口一声拉着长音的吆喝传来:“小—豆—冰—棍,三分一根,小—豆—冰—棍……”推着冰棍车的老爷爷、老奶奶一边走一边沿街叫卖,身后追着一群要买冰棍的小孩。有时,冰棍车就停在路口的阴凉处,一只漆成白色的木箱子,里面贴着一层铁皮,上面盖着厚厚的棉被。刚从白箱子里取出的冰棍,包装纸上冒着雾气,看一眼就能冷得、馋得打个激灵儿。

  而这些冒着雾气的冰棍中,与五分钱一根的奶油或巧克力冰棍、一毛二一根的冰糕、两毛五分一根的双棒儿相比,三分一根的小豆冰棍,因为价格便宜、不甜不腻、清香爽口,自然脱颖而出,成为物资短缺时代里,孩子的消暑首选:一层厚厚的红豆,颗粒饱满,下面是红褐色的豆汤冰块,带一点儿冰碴儿,酥酥沙沙……

  当然,和小豆冰棍的诱人卖相相比,让我们记得更清晰的是许许多多与吃冰棍相关的趣事:

  ——吃小豆冰棍,爸爸都是买两根,我吃一根,他拿一根,等第一根吃到一半了,他就把那个整根的给我,他吃我剩下的那半根。而且因为太好吃而舍不得很快吃完,都要一点一点舔到只剩一根小木棍。还要留着小木棍攒一大把,去和小朋友比谁的多。

  ——小时候第一次吃小豆冰棍,爸妈先把窗帘拉上,神神秘秘、偷偷摸摸地让我和弟弟躲在屋里吃。因为,那时吃冰棍是件奢侈的事,不能像现在大口大口地吃,要一点点地、小口地嘬。

  ——暑假里,从妈妈那里哀求到一毛钱,飞奔到小卖部买了根小豆冰棍,站在马路上小口地舔着、炫耀,并且养成了从冰棍把上开始吃的习惯。有一次,舔啊舔啊,冰棍变得太软,啪嗒一声掉到了地上……

  ——小豆冰棍,特别是袋儿淋,都不是一般时候能吃到的,生病发烧的时候,爸妈会更容易给买,所以就并不很害怕生病发烧啦。

  ——因为连小木棍也不舍得扔,还衍生出了一种独特的游戏:将小木棍直立着攥在手掌中,手掌瞬间张开,要先将散落的互不搭界的小木棍一根根拿起,重叠在一起的要小心翼翼地在不能触碰其他木棍的前提下通过各种方式尽量多地拿起,最后,谁手里的小木棍多谁就是赢家。

  ……

  网友笔下的,是自己的童年记忆,更是70、80后的集体记忆。

  “等家里有了冰箱,想多买一些回来冻着慢慢吃的时候,却不知道去哪儿才能找到这几分钱就能消享的清凉了……”

  舌尖上的70、80后 原来系出一家

  【同门】

  对小豆冰棍一往情深的小伙伴们,一定也中意北冰洋汽水;爱喝北冰洋汽水的人,一定都吃过维生素面包、酸三色……如此接龙下去,就是一段70、80后北京人的零食史。

  不过你知道吗,如今这些伴随着我们长大的食品,都归于了同门——2013年的8月,生产北冰洋汽水、小豆冰棍的北冰洋食品公司,与生产维生素面包、酸三色的中华老字号义利面包成了真正的“一家人”,整合成立北京一轻食品集团——这也是小豆冰棍重出江湖之地就在大兴百年义利旗舰店的原因。

  原崇文区永定门外安乐林路22号,在市工商局的注册表上,北冰洋食品公司曾存在于那里。但,惜城南旧事,早已成云烟。如今的新厂址,虽在大兴,却在某种程度上保留了那一份旧时情怀。走进厂区,隔老远就望到一瓶大大的橘子味北冰洋汽水,旁边伴着几只憨态可掬的北极熊,那感觉就一下子回来了。

  新厂址内品牌文化中心墙上书写着1936和1906,分别是北冰洋和义利的品牌创建时间。

  品牌文化中心内珍藏着的老照片告诉我们——在这个食品王国中,小豆冰棍的确是“小弟弟”。

  “大哥”北冰洋汽水,身世显赫: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授勋的酒会上,不光有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北冰洋汽水也见证了那一重要时刻。1975年的五一节,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和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及夫人在天安门城楼观看焰火晚会,北冰洋是指定饮品。就连1984年,李先念在招待撒切尔夫人时,用的都是北冰洋汽水。北京饭店老员工的记忆里,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北冰洋的橘子汽水都是国宴用品。

  而在普通人的记忆中,20世纪80年代,要想买一箱北冰洋得花上小半个月的工资,普通百姓家只有在招待贵客的时候,才会上五六瓶北冰洋;上学路上,小卖部门口支着的木质三合板做成的大招牌——“冰镇北冰洋”和仰起脖子一饮而尽后充盈的气体火辣辣地给嗓子眼儿挠痒痒,爽到打嗝的感觉更是历久弥新。

  “大伯”义利食品,更是源远流长:义利果子和维生素面包、江米条、酸三色、果汁糖、巧克力威化饼干、麻酱威化饼干、起子馍、熔岩蛋糕、自来红、乳白面包……细数着各种熟悉的零食,就像是小时候买年货的场景……

  如今,整合后的一轻食品集团,秉承了“先义后利”的经营理念,在全市范围内已经拥有50多家店铺。在那里,“追忆”和“怀旧情结”是随处可以听到、看到、感受到的最具概括性的词语。而更让70、80后以及他们的下一代激动不已的,恐怕要算面包制作体验区和经典的义利巧克力糖果制作体验区了,那原汁原味的经典制作工艺,应当是追回自己年少时光的最好去处。

  从北冰洋汽水复出,到小豆冰棍试验生产,再到百年义利店里不断丰富的零食,都在不断为人们制造着惊喜,下一个惊喜正等着你亲自去发现。

  冰棍,从北京来 小豆冰棍,从“北冰洋”来

  【溯源】

  从小吃冰棍,但如果跟您说“北京是冰棍的故乡”,恐怕很多人都会觉着有点不着边际。但,这的确是事实。

  老北京人称冷饮为“冰食”,较为著名的有:什锦盘、杏仁豆腐、雪花酪、酸梅汤等。中国人吃冰食的传统源远流长,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到了元世祖忽必烈时代,皇宫里有了类似冰激凌的冰酪,后来制作方法由马可波罗传入欧洲。

  大约在1935年,有人想出制作冰棍的妙招:先把天然冰放进一个大木桶里,加入适量的食盐,这样的木桶就成了一个“土冷冻室”。再准备许多圆柱形小铁筒,每个小铁筒里都装满加了香料和糖的水,并插上一根木棍。然后把一个个装满糖水的小铁筒放进“土冷冻室”——大木桶里,封闭起来冷冻。经过半小时后,小铁筒里的糖水就冻结成了冰棍。由于很受顾客的欢迎,所以很快就在前门大街出现了专售冰棍的商店。

  1936年,在城南的中轴线以西,天桥禄长街上落成了一座工厂,叫“北平制冰厂”——这就是北京人钟爱的、创造了北冰洋汽水、小豆冰棍的北冰洋品牌的前身。

  这家工厂的创始人是湖北省督军王占元的侄子。可惜没等王公子赚了钱,1937年7月的卢沟桥事变就爆发了,制冰厂被充当了日军专用仓库。解放前,短暂恢复后,又因惨淡经营而倒闭。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制冰厂被解放军军管会接收,收归国有,改叫新建制冰厂,又招聘了十多名原来厂子里的老工人恢复生产,开始生产人造冰。以前的天然冰都是冬天从陶然亭的冰面上刨出来,冻在冰库里的。

  1950年,第一批果味冰棍“出炉”了。

  1951年,“北冰洋”商标正式注册,时任厂长邓毅,聘请画家设计了“北冰洋”的商标图案,从那时起,雪山、白熊就成了“北冰洋”的标志。

  1954年,新建制冰厂到永定门外安乐林路22号安了家落了户,成为北京城当时唯一生产冷食、汽水的地方。与从上海迁来的屈臣氏合营后,屈臣氏带过来数条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一体化灌装流水线,那算得上是第一批美国原装进口货。这还得感谢咱们敬爱的周总理,据说当年,周总理亲自过问过这件事。听上了年纪的人说,就在那时候,已经有了洋气十足的“碗儿淋”。

  1958年后,工厂几经更名,叫过北冰洋食品厂,也叫过北京人民食品厂、北京市食品厂。

  1984年引进丹麦的冰淇淋生产线,生产蛋卷、双味雪糕、紫雪糕、冰砖等备受市民喜爱的系列产品。

  1985年,改制成立了北京市北冰洋食品公司,迎来了辉煌时代,年产值超过了1亿元,到1990年,冰激凌就年产1万吨了。

  2000年,因为环境治理整顿,北冰洋食品公司迁到现在的大兴厂址。

(责编:朱宁君、李彦增)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