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食品

“黄酒之乡”:手工酿造技艺传承的尴尬

2016年02月10日10:36 | 来源:新华社
小字号
原标题:“黄酒之乡”:手工酿造技艺传承的尴尬

正月初一上午,河北石家庄的秦先生便选择中国黄酒博物馆作为在绍兴旅游的第一站。“都说绍兴酒好,我就是慕名而来的。”秦先生说。

绍兴被称为“酒乡”,黄酒已融入当地人婚丧嫁娶等各种重要场合,他们闲来无事也喜欢小酌一杯。然而,传统的绍兴黄酒酿造技术——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工业化的冲击下,正面临着巨大挑战。

“以前酿酒特别讲究,农历七月做酒药、八月做麦曲、九月做酒酿、立冬投料开酿,用独特的复式发酵工艺发酵90多天。第二年立春开始压榨、煎酒、然后泥封贮藏,经过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存贮,才能成为上品佳酿。”绍兴一家手工黄酒作坊负责人谢守贤说,但是如今,酿酒这一手工工艺已越来越多被机器、工厂、流水线操作所取代,纯手工酿造的黄酒少之又少。

谢守贤认为,手工酿酒有着机械化酿酒无可比拟的意趣。“在机械化的大型酒厂里,酿酒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要素都能自动得到精确控制,因此成为产品的每瓶酒并不会有多少差异。手工酒则不同,每一次酿造都可能获得不同的味道。”谢守贤说。

“手工酿造技术是为了给后代留下记忆。虽然我也有一些徒弟,但他们现在更倾向于在大型酒厂工作,毕竟现代化酒厂生产效率高,工作也不像纯手工酿造这么辛苦。”说到这里,谢守贤不禁面露惋惜之色。

一提起黄酒,很多人脑海中立即会浮现鲁迅笔下孔乙己的形象,如今的咸亨酒店大堂的“粉板”上依旧记着“孔乙己欠十九钱”,而来到咸亨酒店的市民和游客也总会在这里喝上一碗黄酒,再配上一碟茴香豆。

“黄酒和茴香豆更多地代表了一种文化符号,而黄酒的手工酿造技术应该像这些文化符号一样一直传承下去,并让更多的人知道。”正带着家人在咸亨酒店品尝黄酒和地道绍兴菜的上海游客傅先生说。

对于这一技艺的保护和传承也在进行。在中国黄酒博物馆里有一处手工酒体验作坊,自2015年10月开放以来,短短4个多月时间里,它已经成为“明星”景点。一进作坊,浓郁的酒香味便扑鼻而来。作坊内蒸饭桶、蒸馏装备、发酵缸、压榨装备一应俱全,成排的酒坛整齐排开。

中国黄酒博物馆工作人员王琼说,黄酒、啤酒和葡萄酒为世界三大古酒,而只有黄酒源于中国、兴于中国。近年来,随着黄酒频频在国际舞台登场,黄酒作为“国酒”的地位逐渐得到彰显。

“就像诗里说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在寒冬腊月,点一个火炉、热一杯黄酒、等待一个远方的客人,这里面浓浓的文化传承和诗情画意是机械化的生产方式无法取代的,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黄酒、理解黄酒。”谢守贤说。(裘立华、魏一骏)

(责编:李轶群、许晓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