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食品

人到老年有四怕 该如何做好养生工作

2016年05月09日14:02 | 来源:家庭医生在线
小字号
原标题:人到老年有四怕 该如何做好养生工作

对于老年人来说,养生保健自然是日常大事。很多老年人其实有四怕,究竟是什么呢?还有哪些其他的养生方法需要注意呢?

老年人有“四怕”

一怕久坐。不少老年人一天到晚都喜欢坐着,认为这样既轻松又不累。其实不然,“久坐者伤肉”,坐是消除疲劳的一种必要休息,但长期坐着不动,会使肌肉缺乏锻炼,从而导致肌肉松弛,久而久之加速了肌肉的衰退与萎缩。因此,老年人应尽量多参加户外活动,不宜坐得过多、过长,因为“生命在于运动”。

二怕久立。祖国中医认为 “久立者伤骨。”人的一举一动,都要消耗气血,如果久坐不动或久立不走,会出现气血凝滞,从而招致疾病。老年人气血运行本已减弱,全靠动静结合调节平衡,因而要安坐与行走轮流交替,活动筋骨,切忌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不动。

三怕久卧。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时间也较年轻时少,因此除了夜间睡眠,尽量要少卧,“久卧者伤气,”要顺应四时气候交替,春夏“晚卧早起”,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当然,睡眠不能过少,但也不是越多越好,一般8小时足矣,适量的睡眠才能达到宁神养气,确保益寿延年,晚年安康。

四怕久视。在日常生活中,视觉疲劳往往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但“久视者伤血”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人到老年,眼目本已昏花,倘若过于用目,会伤血耗气,头晕目眩。因此65岁以上的老年人看书报杂志或电影电视以1至2小时为宜,期间要注意眼睛休息,做眼保健操,防止眼疲劳。

老年人应审慎调食

《寿亲养老新书·饮食调节》指出:“高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全仰饮食以资气血”。故当审慎调摄饮食,以求祛病延年。反之“若生冷无节,饥饱失宜,调停无度,动成疾患”则损体减寿。老年人的饮食调摄,应该营养丰富,适合老年生理特点。

1、食宜多样:年高之人,精气渐衰,应该摄食多样饮食,使谷、果、畜、莱适当搭配,做到营养丰富全面,以补益精气延缓衰老。老年人不要偏食,不要过分限制成过量食用某些食品,又应适当补充一些机体缺乏的营养物质,使老年人获得均衡的营养。例如,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减退,容易发生钙代谢的负平衡,出现骨质疏松症及脱钙现象,也极易造成骨折。同时,老人胃酸分泌相对减少,也要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在饮食中选用含钙高的食品,适当多补充钙质,对老年人具有特殊意义。乳类及乳制品、大豆及豆制品是理好的食物钙来源,芹菜、山楂、香菜等含钙量也较高。针对老年人体弱多病的特点,可经常食用莲子、山药、藕粉、菱角、核桃、黑豆等补脾肾益康寿之食品,或辅食长寿药膳进行食疗。

2、食宜清淡:老年人之脾胃虚衰,消纳运化力薄,其饮食宜清淡。多吃鱼、瘦肉、豆类食品和新鲜蔬菜水果,不宜吃浓浊、肥腻或过咸的食品。要限制动物脂肪,宜食植物油,如香油、玉米油。现代营养学提出老年人的饮食应是“三多三少”,即蛋白质多、维生素多、纤维素多;糖类少、脂肪少、盐少,正符合“清淡”这一原则。

3、食宜温热熟软:老年人阳气日衰,而脾又喜暖恶冷,故宜食用温热之品护持脾肾,勿食或少食生冷,以免损伤脾胃,但亦不宜温热过甚,以“热不炙唇,冷不振齿”为宜。老人脾胃虚弱,加上牙齿松动脱落,咀嚼困难,故宜食用软食,忌食粘硬不易消化之品。明代医家李梃于《医学入门》中提倡老人食粥,曰“盖晨起食粥,推陈致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粥不仅容易消化,且益胃生津,对老年人的脏腑尤为适宜。

4、食宜少缓:老年人宜谨记“食饮有节”,不宜过饱。《寿亲养老新书》强调:“尊年之人,不可顿饱,但频频与食,使脾胃易化,谷气长存”。主张老人少量多餐,既保证营养供足,又不伤肠胃。进食不可过急过快,宜细嚼慢咽,这不仅有助于饮食的消化吸收,还可避免“吞、呛、暄、咳”的发生。

老年人如何养神

中医所谓的“养神”,就是调养精神,也是中医养生保健的一个重要内容。神在于养,养神的方法中医有虚静养神和安心养神等内容。

首先:应乐观愉快,保持心情舒畅。老年人气血俱衰,所以更应注意保持舒畅的心情、开朗的性格、乐观的精神。其次:应注重养神,主动调和情志。

虽然舒畅情志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养生方法,但要做到情志舒畅,特别应注意精神上的调养,也就是强调情志的“自我修养”。

“虚静养神”主张清心寡欲,省思少虑等清静主张,虽有消极之处,但在调养精神保健延年方面,却有可取之处。思想情志上要保持虚静安宁,不贪欲妄想,就可保持情志和调,预防疾病。

在虚静养神方面,节制嗜欲,戒除杂念,能使气血和调,保精全神,有利于健康长寿。

老年人的日常坐行养生方法

老年人机体功能逐渐减退,较易疲劳,尤当注意劳逸适度。要尽可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但切勿过度疲倦,以免“劳伤”致病,尽且做到“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量力而行,勿令气之喘,量力谈笑,才得欢通,不可过度”(《寿亲养老新书》)。《保生要录》指出:“养生者,形要小劳,无至大疲。……欲血脉常行,如水之流……频行不已,然宜稍缓,即是小劳之术也”,这些论述都说明了劳逸适度对老年保健的重要性。

多吃不如好睡。民间有句俗语,“吃人参不如睡五更”。意思就是说吃得再好也不如充足的睡眠。老年人随着年龄变化,睡眠时间、睡眠质量都会慢慢下滑,这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睡眠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老人对疾病的抵抗力。一般情况下,60~80岁的老年人,每天最好睡足6~8小时。但睡眠时间超过10小时以上或者少于4小时对健康都不利。建议每天21点准备睡觉,22点至23点就寝较佳,最晚不应超过0点。此外,要重视每天的午睡,时间半小时到l小时为佳,睡前可喝一杯白开水。

跑不如走。运动有益长寿,但要量力而行。有些老人喜欢在晨练时快跑,这并不值得提倡。因为,跑步时机体耗氧量会增加,易导致呼吸短促、机体缺氧,而大多数老人本身患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支气管炎等慢性疾病,很容易诱发心肌梗塞或脑血管意外。对老人来说,运动的最佳选择是散步,同时甩甩手、拍拍肩膀、扭扭腰胯,适可而止。体质很好的老人可以尝试慢跑,但一定要做好跑前热身和整理运动。

老年人养生保健的方法虽然具有普世性,但老年人朋友在实施中也应该按照自己的身体状况量力而行。

(责编:盛月、聂丛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