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食品

生态霍山:人与自然的关照与观照

2016年06月29日09:53 | 来源:人民网-食品频道
小字号

在都市人的生活里,生态概念越来越耳熟能详地出现在一些地产、家居、果蔬食品和农家乐的广告中,却依旧无法消减他们对于雾霾、农残和饮水污染的焦虑。人们理想中的生态,其实是对田野和自然的回归。

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腹地的霍山县,是人与自然最初的亲近投射在现实中的桃花源。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来说,生态不是用金钱换算的消费概念,而是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泥土、气候、时节、温度、湿度、物产、水和空气,是世世代代默会于心的自然共生法则。

自然的馈赠

霍山县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霍山县处于北纬30度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达1500毫米。充足的雨水为苗木生长和物种繁衍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使得霍山当地生态系统相对完善,植被丰富,生物物种多达6500多种。

2010年,霍山县被环保部评为中国第四个、中西部地区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县。考核的指标包括森林覆盖率不低于75%,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比重不低于60%,环保投资占GDP比重不低于3.5%。这些指标所对应的一方水土,正是都市人梦寐以求的远方田野。

虽然大自然对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非常慷慨,但居住在这里的人,对自然的馈赠并不是无休止的索取,而是谨守着自然万物的生存法则。

皖西著名历史学者姚治中曾在分析皖西民风民俗时表示,长期的农耕和畜牧生活,使大别山区平民深知遵循自然规律进行生产生活的必要,保护各种动植物,按照规律开发,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

如今在霍山这片土地上,人与自然的相处方式,仍然沿袭着数千年来的古老法则。人对自然界不是掠夺式的开发和占有,而是彼此的关照和守护。

取舍之间

“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坚决不上,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的项目坚决不上,掠夺开采资源的项目坚决不上”是霍山县严守的三条红线。除了拒绝污染企业进入外,霍山本地企业也通过发展循环经济,确保在生产过程中不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安徽迎驾贡酒股份有限公司是位于霍山县佛子岭水库风景区的大型酿酒企业,身处青山绿水之间,迎驾贡酒在环保上的探索不只出于责任,也有发自内心对眼前山水的眷恋。早在十几年前,迎驾贡酒就开始寻求白酒酿造与自然生态的共生之道,先后投入上亿元建成了一套生态循环系统。

在这套系统中,酿酒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通过厌氧处理会产生大量的沼气,沼气燃烧锅炉产生高压蒸汽发电,发电后的余热可以用来酿酒,酿酒废弃的酒糟可用作饲料,也可烘干后作为燃料。整个酿造生产过程,形成了一套闭路的生态循环,降低能耗的同时,也避免了对环境造成污染。

这样的发展模式,与皖西一带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谨守的“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如出一辙。由此来看,霍山的灵山秀水,不全然是造物主的馈赠,也因当地人在取舍之间没有被短期利益裹挟,千百年来始终遵循和守望着自然的生存法则。

人与自然的观照

2011年,霍山县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当地居民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认知率达到98%。不把生活污水直接倒进河里、不在河边和水库沿岸堆放污染物,是当地人都知道的生活常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就像人们每日饮食一样,是再熟悉不过的事情。

迎驾贡酒董事长倪永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之所以能酿造出消费者喜爱的美酒,其核心就是品质,而品质的长期保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别山生态环境。酿了几十年酒,越来越明白酿酒环境的不可替代性。”

大自然就是有这种力量,只要人身处其中,就会时时观照自身,反思人在自然中的位置和彼此的关系,进而寻求人与自然更和谐的相处方式。人在观照自然,自然也在观照人,在感受到人类的善意后,回馈给人们更丰富的物产,还有蓝天、青山、绿水。

“天人合一”的古老价值观由此在现代社会中,以生态价值观的形式得以延续,这不是与现代工业发展理念脱节,而恰恰是更高文明程度的发展方式。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人类社会、经济、文化才真正具备可持续的力量。

(注:此文属于人民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责编:聂丛笑、权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