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食品

联合打击 让食品谣言无处遁形

2017年07月11日09:27 | 来源:中国医药报
小字号
原标题:联合打击 让食品谣言无处遁形

近日,因在网络上制造、传播食品谣言而受到法律惩处的消息频现报端。这些事件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食品信息发布有法律底线,制造传播食品谣言的必将受到法律惩处。记者了解到,目前,包括政府部门、专业机构、相关企业、新闻媒体、公众在内的“五位一体”联合共治谣言模式已初步建立,并在构建良好的食品安全舆论环境中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重拳出击 多人因造谣被行拘

《食品安全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和散布虚假食品安全信息,并对违法者规定了相应的罚则。而事实上,过去我国对食品谣言处罚力度并不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战略研究部主任李忠指出,制造、传播谣言违法成本低,维权成本高,导致对造谣传谣行为的处罚力度和对谣言对象造成的损失不相匹配。近年来,食品谣言泛滥,对国家声誉、公众消费、行业发展等造成严重影响,加大食品谣言处罚力度的呼声越来越高。

今年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食品安全欺诈行为查处办法(征求意见稿)》,针对食品作出特别说明,规定单位和个人编造、散布、传播虚假食品安全信息,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应当移交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在今年两会前夕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局长毕井泉表示:“对于涉及食品药品安全的虚假新闻要严厉打击,消费者也应该增强判断意识,不要盲目传播这类谣言消息。”

5月22日前后,一段关于“棉花肉松”的视频在微信“朋友圈”里流传开来……5月22日晚,青岛市市南区官微发布消息称,该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已安排执法人员到现场检查;5月26日,检验报告公布,肉松蛋糕里有棉花的消息不实,DNA检验未检出棉花基因;5月30日,青岛公安微博称,编造棉花肉松虚假视频的两位年龄超过60岁的青岛妇女被依法行政拘留。

6月初,福建、天津、四川、甘肃、青海等地公安机关抓获拍摄谣言视频实施敲诈勒索人员5名、制造“塑料紫菜”谣言人员5名、传播谣言信息人员8名,“塑料紫菜”谣言快速散播的趋势得到有力遏制。

在海南省,3月,三亚的刘某秋因散布“甲醛泡海鱼”谣言被行政拘留5日并罚款500元;5月,海口的苏某珍、东方的庞某美因跟风散布海口版“塑料大米”“塑料大米做寿司”谣言分别被行政拘留5日;6月,屯昌县两位居民因跟风发布屯昌版“棉花肉松”视频,分别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3天、罚款500元。

6月,正是杨梅上市时,有关杨梅“打膨胀剂”“注胶”“泡药水致人死”的大量谣言被炮制传播。有关部门快速出击,重拳打击。浙江仙居某居民从网上下载视频,配文字后传播杨梅浸泡药水后致人死亡的谣言,被拘留7日;宁波慈溪杨梅打膨胀剂视频造谣者被拘留7天。江西安福县“吃杨梅江西367人感染SK5病毒”造谣者被警方拘留。

在浙江金华永康“棉花肉松”谣言事件处理过程中,浙江省有关部门快速反应,省市县三级联动,从监测到舆情处理,部署检查抽检,发布正确信息辟谣,追究当事人责任,仅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总局新闻宣传司司长颜江瑛表示,如今各地对谣言的反应更迅速、治理措施更有效,能在短时间内扭转舆情负面情势。

养正驱邪 让正能量占领主阵地

颜江瑛认为,科学信息发布是遏制谣言传播的利器。近年来,总局不断加大信息公开力度,用科学的食品信息占领舆论阵地,让谣言无处生存,无所遁形。

目前,新改版的总局网站增设了“科普知识”专栏和“辟谣平台”,建立了120个信息发布栏目、4个互动栏目,成为群众获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信息的“第一平台”。食品药品安全抽检信息已做到“周周抽检、周周公开”。为方便公众查询食品抽检信息,总局专门设计了“食安查”APP。

颜江瑛表示,做好食品安全知识的科普,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是抵制食品谣言的固本之举。去年,总局发布了500多条科普知识和辟谣信息,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食事药闻”专门开辟“你问我答”栏目,定期回应微友提问。今年4月,总局官网连续发布4批20个食品、药品类谣言汇总。汇总发布内容包括谣言内容、谣言传播轨迹、媒体辟谣情况以及谣言的危害等,以增强公众和媒体对谣言的免疫力。

每年的“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是一场食药科普宣传的饕餮盛宴,常常形成食品安全科学知识传播高峰。今年食品安全宣传周主场活动当天,总局推出《食品安全风险解析》《如何吃的更安全》等宣传材料和食品安全宣传小视频,以消除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困惑,回击蛊惑人心的食品安全谣言。7月6日,在国务院食安办指导下,新华网举办了食品安全辟谣日活动,邀请监管人员、科普专家、媒体记者和法律工作者共同探讨食品安全谣言综合治理。

目前,总局与中央网信办、农业部、质检总局联合新华网成立了“中国食品辟谣联盟”,会同中宣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参与不良报道的媒体记者予以通报。今年,总局还将开展针对青少年的系列主题活动,提高青少年群体的食品安全知识水平和谣言免疫力;组织行业协会建立食品安全科普专家队伍,为谣言治理提供权威的专业和内容支撑,并将在食品行业适时进行食品安全科普示范基地建设。

绝地反击 受害企业打响保卫战

当前,利用公众的“食品焦虑”,炮制食品谣言已成为一些不良企业开展不正当竞争和不法分子敛财的主要手段。很多平台通过发布谣言赚取流量费、广告费,甚至向企业勒索。散谣是利益驱动,辟谣还只能单打独斗。

一条食品谣言的传播,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损害产业发展,造成相关经营者巨大的经济损失。塑料紫菜谣言让晋江紫菜产业损失巨大;青岛棉花肉松视频谣言事件中,受害的蛋糕店经营者欲哭无泪,肉松供应商叫苦不迭。

总局一直致力督促企业担负起批驳谣言的主体责任,组织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专家教授和具有丰富经验的律师,指导企业运用法律武器打击谣言乱象。越来越多的企业拿起法律武器,向散布网络食品谣言的操盘手及其黑产业链“亮剑”。

在5月24日中国食品辟谣联盟“亮剑网络食品谣言”新闻发布会上,多年遭受“地沟油回收”谣言之害的金龙鱼称,将设立3000万元专项亮剑网络谣言基金,并且悬赏1000万元,用于奖励提供网络谣言幕后推手相关线索的消费者。同时,对3个涉嫌发布谣言的公众账号提起诉讼,索赔300万元。麦当劳、李锦记、维益、汇源果汁、鲁花、加多宝等企业也参与响应。

颜江瑛表示,总局将继续推动建立社会多元主体共治谣言的长效机制,激发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让政府部门、专业机构、相关企业、新闻媒体、公众形成合力,“五位一体”击碎谣言,形成全链条立体式的治理模式。(记者 刘云涛)

(责编:聂丛笑、许心怡)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