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食品

总局通告4批次食品不合格 天猫网站独占3例

2017年08月12日08:52 | 来源:人民网-健康时报
小字号
原标题:总局通告4批次食品不合格 天猫网站独占3例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消息,近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抽检4类食品563批次样品,4批次食品不合格,其中3批次在天猫网站销售。

不合格产品情况如下:

天猫云红酒类专营店在天猫(网站)商城销售的标称弥勒东风宝云酒庄生产的脱醇葡萄酒,酒精度检出值为0.1%vol,比国家标准规定(0.5%vol~1.0%vol)最低值低80%。检验机构为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天猫云龙山食品专营店在天猫(网站)商城销售的标称佳木斯四丰园艺特禽养殖有限公司生产的酱制野味系列产品,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检出值为0.37g/kg,比国家标准规定(不超过0.075 g/kg)高出3.93倍;防腐剂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检出值为4.9,比国家标准规定(不超过1)高出3.9倍。检验机构为国家肉类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天津猫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天猫(网站)标称上海晶粹食品有限公司经销、江西青龙高科油脂有限公司生产的特级初榨橄榄油,反式脂肪酸(C18:1T)检出值为0.30%,比标准规定(不超过0.05%)高出5倍。检验机构为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

苏宁易购伊香食品旗舰店在苏宁易购(网站)商城销售的标称靖江伊香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猪肉脯,检验结果为沙门氏菌5次中有1次检出,不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5次均不得检出。检验机构为国家肉类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小贴士:部分不合格项目的小知识

一、酒精度

酒精度又叫酒度,是指在20℃时,100毫升酒中含有乙醇(酒精)的毫升数,即体积(容量)的百分数。酒精度是葡萄酒的一个理化指标,含量不达标会影响葡萄酒的品质。《葡萄酒》(GB/T 15037—2006)中规定脱醇葡萄酒的酒精度为0.5%vol~1.0%vol,酒精度高于或低于此范围即为酒精度不达标。不达标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检验能力不足,造成检验结果偏差,或是包装不严密造成酒精挥发,导致酒精度降低以致不合格。

二、山梨酸

山梨酸及山梨酸钾是国际粮农组织和卫生组织推荐的国际公认、广谱、高效、安全的食品防腐保鲜剂,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烟草、农药、化妆品等行业,是近年来国内外普遍使用的防腐剂。山梨酸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参与体内正常代谢,并被人体消化和吸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都对其安全性给予了肯定。山梨酸的毒副作用比苯甲酸、维生素C和食盐还要低,不会对人体产生致癌和致畸作用。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规定,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在熟肉制品中最大使用量为0.075g/kg,肉灌肠类中最大使用量为1.5g/kg。消费者长期服用山梨酸超标的食物,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骨骼生长,危害肾、肝脏的健康。

三、防腐剂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比例之和

防腐剂是以保持食品原有品质和营养价值为目的的食品添加剂,它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从而延长保质期。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不仅规定了我国在食品中允许添加的某一添加剂的种类、使用量或残留量,而且规定了同一功能的食品添加剂(相同色泽着色剂、防腐剂、抗氧化剂)在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应超过1。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防腐剂为低毒、安全性较高的品种,但长期过量摄入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

四、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感染沙门氏菌的人或带菌者的粪便污染食品,可使人发生食物中毒。据统计在世界各国的种类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列榜首。沙门氏菌在冰箱中可生存3~4个月,在自然环境的粪便中可存活1~2个月。沙门氏菌最适繁殖温度为37℃,在20℃以上即能大量繁殖。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29921—2013)中规定预包装熟肉制品和即食生肉制品中的沙门氏菌为5次检测结果均不得检出。由沙门氏菌引起的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头痛、畏寒和腹泻等,还伴有乏力、肌肉酸痛、视觉模糊、中等程度发热、躁动不安和嗜睡。

五、反式脂肪酸(C18:1T)

反式脂肪酸是所有含反式双键不饱和脂肪酸的总称,反式脂肪酸(C18:1T)是其中一种,其双键上两个碳原子结合的两个氢原子分别在碳链的两侧。一般油脂在脱色、脱臭等精炼过程和煎炸过程中遇到光、热和催化剂,可能产生反式脂肪酸。《橄榄油、油橄榄果渣油》(GB 23347—2009)(产品生产日期在2017年3月23日之前)中规定,初榨橄榄油中反式脂肪酸(C18:1T)≤0.05%。过多摄入反式脂肪酸可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责编:马晓慧、许晓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