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食品

我国一季度农产品市场运行总体稳定

李慧
2018年04月18日09:10 | 来源:光明网
小字号

  4月17日,农业农村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在农业农村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一季度,我国农产品市场运行总体稳定,“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09.50,同比高2.03个点。

  具体来看,一季度我国玉米、大豆、猪肉等农产品的市场运行情况如何?2018年,我国稻谷的最低收购价出现较大幅度调整,稻谷价格下调之后如何保障农民的种粮收益?唐珂对此进行了回应。

  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大豆、玉米种植结构

  春节之后,受加工企业恢复生产,市场优质粮源偏紧的影响,我国玉米价格持续上涨。

  光明日报记者 李慧

  唐珂介绍,今年1—3月,国内玉米产区平均批发价为每斤0.9元,同比上涨18.5%。同期,国际玉米价格受主产国不利天气因素影响,也呈现上涨走势,一季度国内玉米运到南方港口的月均价比国外玉米进口到岸价每斤平均高出0.19元。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去年年底以来玉米价格依然上涨,但我国玉米的库存水平还保持较高水平,供大于求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唐珂说。

  4月3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2018年财政重点强农惠农政策,继续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实行玉米和大豆的生产者补贴,大豆的补贴标准高于玉米,鼓励各个省区将补贴资金向玉米、大豆的优势产区集中,引导非优势产区继续调减玉米。

  “我们提醒广大农户,特别是玉米非优势产区的农户合理安排种植结构,避免盲目扩张玉米生产,手里还有余粮的农户要择机售粮,避免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唐珂说。

  唐珂分析,随着今年东北地区粮豆轮作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大豆生产者补贴标准将高于玉米,预计大豆的播种面积还将保持恢复性增长趋势,建议广大豆农密切关注大豆的供需基本面变化和政策的含金量,算好大豆成本收益账,以市场为导向,合理安排种植结构。

  市场供需宽松造成猪价下跌

  今年春节以后,猪肉价格出现大幅下跌,社会高度关注。猪价下跌的原因有哪些,未来走势如何?

  农业农村部监测显示,全国的猪肉批发均价从春节期间的每公斤20.97元,持续下跌到3月第四周的每公斤17.16元,跌幅达18.2%。目前,猪粮比价已经跌破5.5:1,生猪养殖开始出现全面亏损。

  “专家分析认为,近期猪肉价格快速下跌主要是由市场供需宽松的基本面决定的。”唐珂说,一方面,生猪产能处于高位,前期高价刺激了2016年、2017年生猪的补栏,特别是大型养殖企业产能扩张较快,使得今年以来猪肉市场供给明显增加。2018年1—2月,生猪屠宰量为4037.6万头,同比增加了20.5%;另一方面,我国猪肉的消费具有较强的季节性,春节之后猪肉的消费趋弱。此外,春节前华东、华中先后出现两次大范围的明显降雪,出栏的延后导致节后供给量加大,加剧了猪价下跌。

  唐珂分析,从后期走势看,由于生猪市场供给充裕行情短期内仍将持续,预计今年的猪价总体处于周期性下降通道,呈低位振荡走势。“考虑到市场上大猪阶段性出清,以及部分养殖户因亏损开始淘汰落后的母猪产能,预计猪价继续大跌的可能性不大,建议养殖户密切关注市场形势,合理安排补栏和出栏。”唐珂说。

  引导稻谷产业结构调整和提档升级

  经国务院批准,2018年生产的早籼稻和中晚籼稻以及粳稻最新的最低收购价分别调整为每百斤120元、126元和130元,同比降低了10元、10元、20元。价格下调将对农民收入产生哪些影响?

  “这个价格下调的幅度是近年来比较大的,对此我们要辩证地看。”唐珂指出,一方面稻谷最低收购价的政策框架依然保留,2018年国家继续在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这给种粮农民吃了“定心丸”;另一方面,价格适当调整能够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有利于稻谷产业的健康发展。

  唐珂分析指出,从2014年到2018年,我国稻谷最低收购价随着成本的上升逐渐小幅提升,后期价格水平甚至高于市场,加工企业用粮的成本居高不下,市场化收购缺乏动力,导致“稻强米弱”现象普遍存在。

  “为了更好发挥市场在价格形成中的作用,引导稻谷产业结构调整和提档升级,有必要根据市场形势变化对最低收购价政策进行完善。”唐珂说,在价格水平下调的同时,国家将配套建立稻谷生产者的补贴机制,完善支持保护政策,尽量弥补农民因价格下调带来的收入损失。

(责编:许心怡、许晓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