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食品

潘刚:思深以致远,谋定而后动

2018年04月27日14:24 | 来源:人民网-食品频道
小字号

近日,据伊利股份(600887.SH)发布的2017年年报显示,伊利的营业收入、净利润、综合市场占有率、消费者渗透率、净资产收益率等五大核心指标持续稳居行业领先。其中,净资产收益率连续9年保持在20%以上。

由于伊利所处的乳品行业比较特殊,横跨一二三产业,上游有种养殖业,中间是生产加工环节,下游有十几亿消费者,面对如此长且环节复杂的产业链,每一次决策都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多年来,董事长兼总裁潘刚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形成了“思深以致远,谋定而后动”的领导风格,伊利在中国乳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走出了一条中国乳企的国际化之路,也为全球乳业的发展摸索出了一条中国道路。

思深致远:伊利迈入全球八强,成就净资产收益率全球乳业领先

伊利该往何处去?对此,潘刚用行动给出了他的答案:成为全球一流的品质企业——把“品质”融入到企业文化的基因中,不断发挥创新的驱动作用,将产品和服务做到极致,用“伊利品质”赢得十几亿消费者的心。

伊利董事长兼总裁潘刚在2017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言

2017年,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潘刚提出了“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给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的观点,并分享了他对“品质”的思考:“企业要提升品质,必须从战略、文化和标准三个方面来发力,也就是要把质量战略作为企业战略的核心、把品质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建立比肩甚至超越国际水平的质量标准和体系”。

思考的背后是行动。伊利将“伊利即品质”作为企业信条,让所有员工都成为品质的塑造者,同时还全面启动了“质量领先3210战略”,在行业内创立了“质量管控三条线”,持续性升级伊利全球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保障产品品质。

创新则是伊利永葆活力的另一个秘诀。潘刚说:“伊利虽然走过了半个多世纪,但还处在青春期,我们保持年轻的秘诀,就是持续的创新。”为了满足消费者对“品质消费”的需求,伊利不断研发创新。众多“叫好又叫座”的产品陆续上市。截至2017年,伊利的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占比达到49%。

实践证明,正是对于品质和创新的“思深”,才有了伊利发展的“致远”,也才让伊利的产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实现了伊利的快速发展。

谋定而动:伊利之路,中国乳业发展之路

在行业涨潮时保持定力稳扎稳打,在行业退潮时顶住压力持续增长,这些年伊利的发展之路很好地诠释了“知势而为、应势而行、逆势而上”。潘刚认为,目光没有只停留在伊利,而是放眼全球乳业的发展大势,才能为中国乳业谋篇布局。

潘刚指出:“在资源和创新步入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乳企需要直面挑战,才能让自己可以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在他的推动下,伊利全面推动“全球织网”战略,构建了一张覆盖全球资源体系、全球创新体系以及全球市场体系的大网。从主导实施中美食品智慧谷,到建立欧洲研发中心,再到完成大洋洲生产加工基地建设,潘刚和伊利成功地将市场需求与科研成果相结合,用全球智慧和全球资源服务广大消费者,为中国乳企向“全球企业”迈进树立了标杆。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潘刚始终坚持用“伊利标准”来管理全球合作伙伴,正是这种严苛才成就了伊利的品质。

带领全产业链合作伙伴共同成长,是潘刚对于“共赢”这一发展理念的深刻理解。在他看来,“厚度优于速度、行业繁荣胜于个体辉煌、社会价值大于商业财富”。面对伊利员工,潘刚曾说:“让我们时刻铭记自己是一家食品企业,和土地关联,和数百万奶农、数十万合作伙伴和员工关联。”

怎样才能解决合作伙伴的资金问题?经过讨论,潘刚决定要尝试探索一种全新的产融结合模式,并且必须要由核心企业承担实质性风险责任。伊利全资成立了融资性担保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和产业链金融中心,陆续推出了“青贮保”、“牧场保”以及“种植保”等12个金融产品,被农牧民称为“十二个宝宝”,有效解决了产业链伙伴的融资难问题。

传道授业:三登哈佛,发出全球企业界的“中国声音”

从“伊利即品质”的企业信条到“共赢”的发展理念,从“不创新,无未来”的创新思维到中国乳业的全球化之路,潘刚的管理思想和伊利的发展历程,两度成为哈佛大学的教学案例。

2018年年初,潘刚受邀第三次赴哈佛授课。这次,潘刚分享的不只是伊利的国际化之路,更有对全球农业未来的思考。正如他在哈佛讲台上指出:“大到国家,小到企业,只有抱着一种开放的态度,通过合作,才能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思深以致远,谋定而后动”。在潘刚眼中,思考和行动本来就是一体的,思考决定了行动的成果,行动反映了思想的深度。做企业也是一样的道理,“思于当下,谋于未来”。。

(注:此文属于人民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责编:崔元苑、许心怡)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