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食品

筑牢“食品安全網” 確保舌尖上的安全

2018年08月27日08:31 | 來源:南方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筑牢“食品安全網” 確保舌尖上的安全

“檔口號、檢測品種、項目和結果都一目了然,我們自然也買得放心、吃得安心。”市民熊阿姨一手提著剛買的青菜、豬肉,一手指著扶貴市場門口的電子顯示屏對筆者說,每天都能看到工作人員到市場採樣檢查,不一會工夫顯示屏裡便會出現檢測結果等信息。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加強市場食用農產品快速檢測,是梅縣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著力構建從田頭到餐桌、從城鎮到農村立體“食品安全網”的重要抓手之一。近年來,該局按照“四個最嚴”和“四有兩責”的要求,採取日常巡查和專項整治相結合的方式,不斷強化食品、藥品監管,積極推進“明廚亮灶”建設,並逐步構建起區、鎮、村三級食品藥品監管網絡,全力確保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從田頭到餐桌

食用農產品快檢覆蓋全區

在梅縣區扶貴市場,入口處的一塊大型電子顯示屏格外顯眼,屏幕上滾動展示著當天該市場食用農產品快檢抽檢結果公示,檔口號、檢測品種、檢測項目、檢測結果等信息一應俱全,不少市民經過時都會抬頭看一看。

“從2016年7月開始,我們就啟動了農貿市場食用農產品快速檢測工作。”梅縣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廖勁鬆告訴筆者,每天都會有第三方服務機構的工作人員前去城區內的農貿市場和超市進行食用農產品採樣,然后送往梅縣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進行快檢,再由專人及時將快檢結果上傳至全省智慧食藥監系統平台,上午9時30分前在市場電子屏幕上滾動公示。如若檢測出不合格的食用農產品,梅縣區食藥監局將依法進行無害化處理。

那麼食用農產品快檢主要檢測項目有哪些呢?廖勁鬆介紹,蔬菜瓜果類主要檢測有機磷、氨基甲酸酯等農藥殘留,水產品檢測孔雀石綠、氯霉素等藥物殘留,肉類則檢測瘦肉精等。一般蔬菜瓜果耗時15至20分鐘便能檢測出結果,水產品及肉類則需大概40分鐘。

“以前總擔心有農藥殘留,現在每天都有專業檢測,抬頭就能看到結果,我們也安心多了。”家住華僑城科技路的余阿姨笑著對筆者說。市民笑容的背后,是對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肯定。至目前,梅縣區食藥監局已對城區11個、鄉鎮13個農貿市場和8家連鎖超市實施了食用農產品快速檢測,實現了食用農產品快檢全覆蓋。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該局共抽樣檔口151家,檢測16472批次。其中,蔬菜95檔,檢測14251批次,合格14131批次,不合格120批次,合格率99.10%﹔水產品56檔,檢測2221批次,合格2200批次,不合格21批次,合格率99.05%。

開展市場快檢工作對抵制不合格產品進入市場、端上餐桌,保障“菜籃子”安全,增強市民對食品安全的信心起到了重要作用。為進一步便民惠民,梅縣區食藥監局將每月28日定為快檢開放日,屆時市民可攜帶食用農產品前往梅縣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或者活動指定的農貿市場進行免費現場快檢。

食用農產品快檢工作的深入開展,離不開梅縣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的落成。去年,梅縣區整合農業、畜牧水產、食品藥監和質監等部門現有檢驗檢測功能,投入1650萬元建成了梅州首家一站式農產品檢驗檢測中心,並實行“部門分頭抽樣、樣品統一檢測、信息定期報送”的運行機制,實現了“從田頭到餐桌”一站式檢驗,為食品安全提供切實保障。

實施“明廚亮灶”

建立三級監管體系

雞腿、青瓜炒肉、蒸蛋,在梅縣外國語學校高中部飯堂裡,高三學生小黃正大口大口地吃著碟子裡的飯菜,不一會工夫,他與圍坐在一起吃飯的同學們就將三個菜消滅光了。“現在上高三了,吃得衛生有營養,才有勁頭沖刺。”小黃對筆者說。

在該飯堂筆者看到,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証、員工健康証、食品安全員、負責人聯系方式及食品安全檢查記錄等文件整齊展示在飯堂入口處的信息欄上,而信息欄上方的顯示器則播放著廚房內各功能區的實時畫面。

“我們在后廚安裝了4個監控探頭,並將后廚食品加工操作現場直接反映到電子屏幕上。除這個顯示器外,食藥監局和智慧梅縣等多個平台都可以進行實時監督。”該飯堂負責人張華告訴筆者,“視頻廚房”的設立,進一步提高了飯堂員工的自覺性,保障了學生們的用餐安全。

這是梅縣區食藥監局多措並舉推進“明廚亮灶”建設的一個縮影。“為進一步加強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我們於2015年6月啟動了‘明廚亮灶’工作。”廖勁鬆介紹,通過實施“明廚亮灶”改造工程,將餐飲服務單位的操作間、涼菜間、洗消間等食品加工制作的關鍵部位和原料清洗、切配、烹飪、餐具洗消、涼菜加工等重要環節通過透明玻璃、視頻監控等方式展示給消費者,實現了陽光操作、透明化管理。

目前,梅縣區已實施“明廚亮灶”餐飲單位共1580家,其中透明式“明廚亮灶”餐飲單位1450家,視頻監控式“明廚亮灶”餐飲單位120家,開放式“明廚亮灶”餐飲單位10家,覆蓋率達79%。同時,加入該局監控平台的餐飲單位共有102家。

不僅如此,在農村食品安全監管方面,梅縣區也有大動作。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集體聚餐活動數量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由於此類聚餐活動加工場所不固定,設施設備簡陋,操作流程不規范,食品原料採購渠道復雜,加工制作人員食品安全意識薄弱,加上基層監管力量不足,食品安全風險隱患高度集中。

鑒於此,2017年4月,梅縣區將原來每村1位食品藥品安全及農產品質量安全協管員工作職責並入村(社區)公共服務站工作范疇,全區招聘了383個村(社區)政務服務專職工作人員,在多次開展培訓提高食品安全協管員的知識、業務能力的基礎上,對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進行監督管理,打通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的“最后一公裡”,建立起區、鎮、村三級食品藥品監管網絡。

“接下來,我們將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風險嚴控’的原則,健全完善食品安全監管機制,推動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建立健全食品追溯體系。同時,圍繞重點品種、重點區域和重點對象,繼續開展食品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大稽查專項行動,並通過加大宣傳、科普力度,暢通投訴舉報渠道等舉措,營造人人關心和維護食品安全的社會共治格局,為保障人民群眾飲食用藥安全作出應有的努力。”廖勁鬆如是說。(黃韜煒 劉洪橋 曾健鋒)

(責編:許曉華、楊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