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食品

不讓藥雞藥魚上餐桌

2018年11月01日14:42 | 來源:人民網-生命時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不讓藥雞藥魚上餐桌

受訪專家: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 陳君石

□全國合理用藥監測系統教授 孫忠實

□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系主任 陳舜勝

□北京大學臨床藥理研究所教授 肖永紅

從上世紀50年代起,抗菌藥作為飼料添加劑被廣泛應用,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養殖成本,給全球畜牧業帶來了一場革命。然而,隨著肉類食品需求的增加,全球畜牧業濫用抗菌藥的情況異常普遍,直接威脅著人們舌尖上的安全。近期農業農村部的一項監測結果顯示,畜禽產品和水產品中,氟喹諾酮類抗菌藥殘留有超標現象。

超半數抗菌藥用於畜牧業

今年上半年,農業農村部組織開展了一、二季度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風險監測),對153個大中城市的蔬菜和茶葉生產基地、生豬屠宰場、水產品運輸車或暫養池、農產品批發(農貿)市場和超市進行抽檢,結果顯示總體合格率達97.1%。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局長廣德福指出,除了個別產區的豇豆、韭菜和芹菜農藥殘留超標外,上半年的主要問題集中在畜禽產品、水產品中獸用氟喹諾酮類抗菌藥(依諾沙星、環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等)殘留超標。

今年10月初,記者走訪調查了吉林省幾個農村養殖戶。在幾個大型養雞場中,記者均發現了用藥情況記錄表,並且使用過抗菌藥的雞已被隔離圈養。工作人員介紹說:“按照國家相關規定,這些用過抗菌藥的雞在‘休藥期’內不許出欄上市,所以有些雞要做隔離區分。”大型養殖場一般都有執業獸醫師,大部分用藥規范,但一些農村散戶的情況就沒那麼樂觀了。老趙家裡養了十幾隻雞和鵝,為了防止它們生病,他會時不時地在飼料中摻些抗生素。老趙甚至自豪地對記者說:“我養的雞鵝很少生病,個個肉厚毛亮,總是能在集市上賣個好價錢。”當被問及自家是否也吃這些雞鵝時,他搖搖頭說:“不吃,我都在市場上買小笨雞,那個純天然,肉香還安全。”記者詢問老趙是否知道獸用抗生素使用規范,他表示略微了解一些,獸藥監管部門時常抽查。按照相關規定,在獸藥店買抗生素需要獸醫處方,但有些養殖戶會直接從獸藥廠購藥,這就方便多了。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畜牧局工作人員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對散戶的執法難度相當大,一來畜牧局管不到轄區外的獸藥廠,二來檢查時,村民直接把藥藏家裡,工作人員沒權力搜查,因此散戶一直是執法“盲區”。

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系主任陳舜勝告訴《生命時報》記者,由於室溫較高、養殖密度大、水質較差,人工室內養殖的魚類容易生病,有時給藥過多就會導致殘留超標。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江浙滬兒童普遍暴露於多種抗生素中,金霉素、恩諾沙星、泰樂菌素這三種限於畜禽使用的抗生素,在受試兒童體內均有檢出。實際上,國家一直在嚴查水產品藥物殘留,各個省的農業部門和藥監部門會定期、分批抽樣檢查,個別養殖散戶為了躲避檢查,常在給藥后匆忙上市售賣,有的還可能使用了違禁藥物。上海海洋大學食品檢測中心的採樣檢查發現,養殖場中的多寶魚、甲魚等的藥物超標比較少,而散戶養殖的黑魚、鳊魚有時會超標。

在美國,高達80%的抗菌藥被用於畜牧業。在我國,畜牧業也是抗菌藥使用量最大的領域。早在十年前,北京大學臨床藥理研究所教授肖永紅調研發現,我國每年大約生產抗菌藥原料21萬噸,其中有9.7萬噸用於畜牧業,佔年總產量的46.2%。肖永紅表示,近年來,我國抗菌藥產量比十年前略微下降,約有18萬噸,但獸用抗菌藥卻佔年總產量的一半以上。

物無美惡,過則為災

促進生長、預防和治療疾病,是畜牧養殖業中使用抗菌藥的三大目的。全國合理用藥監測系統教授孫忠實表示,為了提高“出肉率”,養殖戶加大養殖密度,一旦發生疾病,很可能引起連鎖反應,導致整個養殖場的動物都患病。因此,養殖戶會通過注射、灌服及環境噴洒抗菌藥等方式,把疾病扼殺在搖籃裡,避免經濟損失。然而,“物無美惡,過則為災”,很多藥物的毒性與使用時機、給藥劑量是否得當密切相關。

人吃了抗菌藥殘留超標的食物,體內會產生抗原,埋下過敏反應的種子,長期食用可能出現荨麻疹等不良反應。孫忠實表示,農業部這次測出的獸用氟喹諾酮類藥物是第二代抗菌藥,與人類藥用品種相同。如果動物體內的耐藥菌通過食物鏈傳播到人體內,導致疾病,人再吃氟喹諾酮類藥物就沒效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也表示,人類長期、大量食用抗菌藥殘留量較高的肉類,會給治病帶來困難,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可能會無藥可用。與水污染、空氣污染等環境污染一樣,抗菌藥對食物來講也是一種污染。2015年,英國一項研究指出,濫用抗菌藥導致了MCR-1基因(能令“最有效的抗菌藥”多黏菌素失效)的出現與蔓延,並且20%的動物和1%的人體內存在這種耐藥基因。

從農場到餐桌全程監管

為了防止抗菌藥濫用,1986年,瑞典最先在動物飼料中部分禁用抗菌藥生長促進劑﹔2006年,歐盟全面執行抗菌藥禁令﹔美國、日本也出台了類似的法律法規,限制或禁止飼料中使用抗菌藥。

廣德福介紹說,我國農業農村部也採取了嚴厲措施:一是迅速將監測結果通報各地,重點督促問題較多、合格率較低的省份,要求各地農業農村部門依法嚴肅查處不合規的生產經營主體,並有針對性地跟進監督抽查。二是堅決杜絕不合格農產品流入市場,主動加強與市場監管部門產地准出與市場准入的銜接,對不合格產品採取禁止入市銷售、監督銷毀和無害化處理等措施。三是舉一反三,根據監測發現的問題,深入開展農藥及農藥殘留、獸用抗菌藥、水產品“三魚兩藥”(大菱鲆、鱖魚、黑魚,以及孔雀石綠、硝基呋喃類藥物)等專項整治行動,加大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力度,嚴防、嚴管、嚴控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

專家們提出,畜禽產品藥物殘留事關食品安全,不僅需要實現“從農場到餐桌”的全程監管,還要將抗菌藥合理使用落到實處。

嚴格監管。孫忠實表示,我國長期存在濫用“三素”(激素、抗生素、維生素)問題,國家應在法律層面加以限制,加大懲治力度。2017年7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重要通告,修改人用沙星類藥物說明書,縮小並嚴格控制其適應証,加大不良反應的監督控制。獸用抗菌藥也應該有這類監管,隻有藥監、質檢等部門加強宣傳教育,從源頭上嚴格監管用藥,才能保証舌尖上的安全。

例如,丹麥是著名的“養豬王國”,有機豬從出生、養殖、屠宰到最終加工上市,都要在專門的系統中登記,整個食品鏈條可追溯,實現“從農場到餐桌”的全程監管。

合理用藥。給畜禽吃抗菌藥並非不可接受,但一定要在國家法規限制之內使用。農業部於2001年、2004年先后發布《飼料藥物添加劑使用規范》《獸藥管理條例》,對獸用抗菌藥進行嚴格控制。但在一些偏遠地區,養殖戶濫用抗菌藥、用完藥馬上上市的情況仍然存在。陳君石表示,應全面禁止在飼料裡添加抗菌藥,這是國際共識。目前,我國計劃到2020年實現所有飼料裡不用任何抗菌藥。
人畜分開。孫忠實和陳君石都呼吁,國家應以人畜分開為原則,嚴格界定現有的獸用抗菌藥,人用抗菌藥不應用在畜禽產品上。

合理預防。在疾病流行期,國際上允許在健康動物身上進行預防用藥。然而,實踐起來很復雜、難度很大,比如什麼情況可以預防用藥、用什麼藥、使用多大量、用藥周期多久等,需要專業的管理,目前我國缺乏此類規范。肖永紅建議,養殖業應加強防病措施,比如給動物打疫苗、使用抗菌多肽類藥物等抗菌藥替代品。▲

(責編:許曉華、楊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