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食品

農業將成中國經濟發展新引擎

記者  賈平凡
2019年03月25日14:4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農業將成中國經濟發展新引擎(國際論道)

又是一年春耕農忙時。中國農業發展再度牽動世界目光。

在前不久結束的全國兩會上,“三農”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及最多的詞匯之一。習近平主席在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三農”工作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統籌謀劃和推進。

“食為人天,農為正本”。今明兩年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三農”領域有不少必須完成的硬任務。外媒紛紛表示,在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世界局勢錯綜復雜的背景下,中國做好“三農”工作不僅利好自己,更惠及世界。

高度重視“三農”

日前,2019年中國中央一號文件公布,連續16年聚焦“三農”問題。

路透社發表題為《中國將深化農業改革 振興農村經濟》的報道,稱中央一號文件概述了今年中國“三農”工作的總目標,重申了鄉村振興戰略,強調持續優化農業結構,提出振興大豆生產的計劃,並呼吁增加進口農產品數量和多樣性。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報道,根據中國制定的《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2018-2022年)》,到2022年,質量興農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農業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到2022年,中國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總體合格率要穩定在98%以上,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良好農業規范農產品認証登記數量年均增長6%。

報道關注到,到2022年,中國要培育新型職業農民500萬人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職業農民佔比達到35%。

澳大利亞東亞論壇網站報道稱,過去40年來,中國農業取得了顯著成就,但重大挑戰依然存在。2017年,中國提出鄉村振興國家戰略,為農業轉型提供了一條更為清晰的道路,並旨在建立一個制度框架,以確保中國到2050年實現鄉村全面振興。

今年的中國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強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統籌銜接,確保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農民生活達到全面小康水平。

在新加坡亞洲新聞台看來,中國一直都高度重視“三農”問題,重視現代高效農業發展,也一直強調要促進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利用電子商務平台來滿足農業生產的需求。目前,這些努力已經收獲成效。

《日本經濟新聞》表示,受到中央政策推動,中國地方政府紛紛出台一系列扶持農業發展的政策,例如為農戶購買無人機提供補貼等。在中國,農業改革的氛圍更加濃厚,一系列高科技應用正在田間地頭開花結果。

發展成就斐然

改革開放深刻地改變了中國的農業和農村地區。外媒稱,中國人口佔世界約20%,淡水資源隻佔世界的6%,耕地隻佔8%,但卻滿足了自身95%的糧食需求,堪稱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跡。

據澳大利亞東亞論壇網站報道,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中國農業發展急劇多樣化。現在,中國農業經濟高度商業化,數以千萬計的農場生產高價值商品。在曾經很少有非農就業的地方,現在大部分農村家庭收入都是非農收入。農業的增長和非農就業的上升大大減輕了農村的貧困狀況。如今,中國政府的目標是到2020年消除農村貧困。

尼日利亞《每日信報》刊文,2019年,中國計劃再減少貧困人口1000萬人以上,再摘帽300個貧困縣。2015年,中國發起了一場消除貧困運動,並制定了到2020年消除“絕對貧困”的5年目標。必須承認,中國已經在減少農村貧困人口方面中取得顯著成就。

近期,尖端科技在中國農業領域的廣泛應用引起外媒關注。許多挑戰人類想象力的“黑科技”,已將農業領域視為新的藍海。

《紐約時報》表示,中國政府近年來大力推進科技在農場的運用,尤其是加大機器人和網絡技術的運用。圍繞“ABCD”(A指人工智能,B指區塊鏈,C指雲計算,D指數據技術)開展的智慧養豬項目備受世界關注和市場好評。

“農業無人機正在風靡中國,這得益於中國政府近年來鼓勵農業向自動化轉型的政策。”彭博社此前曾採訪海南農民張佑榮(音譯),並錄制了名為“中國農民正走向天空”的視頻。張佑榮和他的十幾位朋友都採用無人機為農作物噴洒農藥。

彭博社稱,除憑借現代化裝備對土地進行規模化經營,中國農民借助網絡購物平台、微商平台、視頻直播和手機APP等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兒。

“農業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新加坡亞洲新聞台刊文評論道,中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用新技術打造綠色農產品供應鏈,有助於打通供應端和消費端流通渠道,建立從田間到家庭餐桌的農產品監控體系,平衡供給端和消費端需求,優化供應鏈條,讓人民的餐桌更健康,更安全。

經驗啟迪世界

據美國《紐約時報》報道,在中國農村,如今越來越多農民選擇將自己的土地出租給其他人耕種,收取租金,而一部分人則通過租用土地擴大農場面積,以此增加收入。中國農村由傳統的小型家庭農戶經濟向現代化農業的轉變,將對中國乃至全球經濟帶來益處。

《日本經濟新聞》援引一家美國投資公司的數據稱,2017年,中國的農業和食品初創企業共獲得18億美元融資,農業和食品初創企業的高增長性備受期待。中國大型企業不僅投資初創企業,也親自進入這一市場。中國現代農業發展被認為是極具潛力的市場。

巴基斯坦《民族報》撰文指出,中國重視現代高效農業發展,強化農業科技創新,不僅在國內收獲成效,也令外國受益。以伊拉克為例,文章稱,在美國解除對伊拉克經濟制裁后,伊拉克重新開放市場,引進中國的現代化農業設備和技術,使農業發展取得質的飛躍。

印度《腳踏實地》雜志網站刊文稱,中國向農業可持續發展邁出一大步 ,食品安全和環境退化將是未來幾十年世界面臨的兩個首要且相互交織的挑戰。當前,中國正努力實現既生產安全食品又保護環境的雙重目標,對世界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報道稱,近年來,中國正在開展使小塊土地種植業更可持續發展的大型管理項目“綠色增產增效技術體系”。通過科技創新,三大糧食作物——水稻、小米和玉米——平均增產10.8%至11.5%,而且在糧食生產過程中溫室氣體排放量明顯下降。從總體上看,該項目帶來的生產率上升和肥料用量下降已為中國節省資金122億美元。

報道稱,印度也有大量持有小塊土地的農民,其中67%持有的農田不到1公頃。因此,印度可以借鑒中國經驗,提高農業發展質量。

(責編:李軼群、楊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