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食品

抓糧食要樹立大產業觀

2020年01月17日10:19 | 來源:經濟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抓糧食要樹立大產業觀

  我國不僅要鞏固糧食生產大國地位,還要加快建設糧食產業強國。要樹立大產業觀,更要遵循經濟規律,發揮好市場手段,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應創新完善糧食“產購儲加銷”體系,提高供給質量和流通效率,把糧食安全建立在堅實的產業基礎之上。對政府部門來說,要切實做好保供穩價。對糧油企業來說,要做好品牌建設

  春節臨近,糧食收儲運銷在各地緊鑼密鼓地運作。1月13日,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在吉林省啟動中晚稻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新的一年,糧食行業面臨著不同於以往的挑戰和任務。

  作為一個擁有近14億人口的國家,我國不僅要鞏固糧食生產大國地位,還要加快建設糧食產業強國。要樹立大產業觀,更要遵循經濟規律,發揮好市場手段,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應創新完善糧食“產購儲加銷”體系,提高供給質量和流通效率,把糧食安全建立在堅實的產業基礎之上。

  樹立大產業觀,首先要把糧食當作一個產業。糧食是安天下、穩民心的戰略產業,需要國家支持和保護,但同樣需要遵循產業發展的一般規律,按市場規律組織生產。在一家一戶為主的分散經營情況下,行政推動依然是抓糧食行之有效的方式,需要堅持和完善。同時,也要按照改革的要求,更加重視支持規模經營主體,更加重視農業經營體系創新,更加重視規劃和信息引導,更加重視法規和市場手段運用。

  不妨立足產業角度,來分析一下糧食行業面臨的挑戰。

  從供給結構看,糧食中長期供求處於緊平衡,當前結構性矛盾突出。品種結構方面,稻谷和小麥等口糧總體持續供大於求,市場短缺的大豆、優質強筋小麥、高蛋白飼草、雙低油菜等產不足需。在區域結構方面,主銷區和產銷平衡區產需缺口擴大,淨調出省減少,跨省流通量增加。近年來,產糧大縣日益北移,但北方尤其是黃淮海地區水資源嚴重短缺,糧食生產面臨的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凸顯。在這種情況下,一旦發生“風吹草動”,容易出現市場波動。

  從產業效益看,這些年糧食連年豐收,但糧食生產能力並非高枕無憂。由於比較效益低,部分地方放鬆糧食生產的傾向有所抬頭,一些地方甚至減少了糧食生產。例如,小麥面積已連續3年減少,稻谷面積連續2年減少,特別是早稻面積7年累計減少近1800萬畝,這既有主動調整結構的原因,也有種糧效益下降的原因。據測算,2018年如果扣除農民的勞動力成本,全國農戶種植三大谷物畝均出現虧損,適度規模經營的效益則相對要好。

  應對上述挑戰的途徑有兩條。一是強化重要農產品保障制度。近年來,中央採取的一系列著眼調動主產區、農民、科技人員三方積極性的支糧政策方向是有效的。隨著農業生產進入高成本時代,支持糧食發展的政策力度不能鬆、效果要更優。二是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大力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不能因為一時短缺,就回到粗放發展的老路上。不能因為托市收購,就重復忽視質量的舊章。

  樹立大產業觀,還意味著糧食行業不僅是生產,還包括收購、儲備、加工、銷售,要全面謀劃產業。過去,我們在生產和儲備上花了很大精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今后要更加重視收購、加工和銷售。要創新完善糧食“產購儲加銷”體系,確保產得出、收得進、儲得好、調得動、用得上,大力推動糧食加工和流通,更好滿足群眾對優質多樣糧油產品的需求。

  從目前來看,對政府部門來說,要切實做好保供穩價。完善監測預警體系,密切關注市場供需情況,科學引導預期﹔根據生豬生產恢復態勢,及時組織飼料糧“北糧南運”﹔按照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要求,加大重點城市和時段保供穩價力度。對糧油企業來說,要做好品牌建設。骨干企業是糧食產業化的載體,肩負著開拓市場、創新科技、帶動農戶的重任,要率先做好“糧頭食尾”“農頭工尾”,以此推動適度規模經營與標准化生產。(喬金亮)

(責編:許曉華、李軼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