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食品

2020年一季度農業經濟總體平穩 夏糧長勢好於常年

2020年05月24日09:27 | 來源:經濟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2020年一季度農業經濟總體平穩 夏糧長勢好於常年

  中經農業經濟景氣監測預警結果顯示,2020年一季度中經農業經濟景氣指數為95.2,比去年四季度回落6.8點。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農業經濟受到了一定沖擊,但糧食生產形勢良好,生豬生產恢復勢頭持續向好,涉農企業生產經營秩序基本恢復,農業經濟經受住了疫情的沖擊。

  隨著涉農企業生產經營秩序全面恢復,農業生產有望平穩運行﹔農民務工務農有序開展,農民收入將恢復增長﹔市場需求回暖,農產品價格有望保持穩定﹔涉農投資和財政支出將進一步加大。但受國外疫情影響,農產品國際貿易或將繼續承受較大壓力。總體來看,未來一段時間農業景氣有望回升后保持平穩運行態勢。

  中經農業經濟景氣監測預警結果顯示,2020年一季度,中經農業經濟景氣指數(以下簡稱“農經景氣指數”)為95.2,比去年四季度回落6.8點,回落幅度較大。中經農業經濟預警指數(以下簡稱“農經預警指數”)為76.7,比去年四季度下降16.6點,回落至“淺藍燈區”運行。

  景氣指數大幅回落

  構成農經景氣指數的6項指標(僅剔除季節因素,保留隨機因素)均呈現下降態勢,其中農業生產明顯下降,務農收入增速由正轉負,勞動生產率有所下降,農產品出口降幅擴大,固定資產投資出現較大幅度下降,農林水財政支出增速由正轉負。

  農經景氣指數比剔除隨機因素后的指數(走勢圖中的藍色曲線)低1.4點,表明近期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外部因素的影響,農業生產發展受到一定沖擊,農業景氣指數大幅回落,農業預警指數由“綠燈”降至“淺藍燈”。

  在構成農經預警指數的10項指標中,位於“紅燈區”的有2項指標,為農產品生產價格指數和豬料比﹔位於“綠燈區”的有2項指標,為谷物及制品進口額和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逆轉)﹔位於“淺藍燈區”的有1項指標,為糧油食品零售額﹔位於“藍燈區”的有5項指標,為第一產業增加值、農村居民人均經營淨收入、農林牧漁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農產品出口額和農林水財政支出。與去年四季度相比,一季度4項指標燈號發生了變動,谷物及制品進口從“淺藍燈區”回升至“綠燈區”,第一產業增加值、農村居民人均經營淨收入和農林水財政支出均從“綠燈區”跳落至“藍燈區”,其他6項指標燈號未發生變動。

  糧食生產保持穩定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一季度,第一產業增加值為10186.2億元,同比下降3.2%。夏糧長勢總體向好,從播種面積來看,今年早稻播種面積明顯擴大,扭轉了連續7年下降的局面。這主要與全國優化種植結構,加大水稻生產扶持力度,以及各地積極落實各項獎補措施,鼓勵支持早稻生產有關。從主要夏收糧食作物冬小麥的長勢來看,河北、江蘇、安徽、山東、河南等冬小麥主產區氣候條件整體有利,苗情較好,冬小麥長勢好於去年和常年,為夏糧豐收打下了良好基礎。

  畜牧業受疫情影響較大,但生豬產能穩步恢復。受非洲豬瘟疫情持續影響和新冠肺炎疫情疊加沖擊,一季度畜牧業生產明顯下降。一季度全國豬牛羊禽肉產量為1813萬噸,同比下降19.5%,其中豬肉產量減少426萬噸,是影響畜牧業生產指標下降的主要因素,而作為生豬主要替代品的家禽、禽蛋和牛奶產量有所增加。

  生豬出欄減少,存欄連續兩個季度恢復增長。一季度全國生豬出欄13129萬頭,同比下降30.3%﹔豬肉產量1038萬噸,同比下降29.1%。一季度末全國生豬存欄32120萬頭,同比下降14.4%,自去年四季度生豬存欄環比止跌回升后,連續兩個季度環比增長,反映生豬生產能力的能繁母豬存欄3381萬頭,環比增長9.8%。牛羊出欄減少,存欄增加。一季度全國肉牛出欄1047萬頭,同比下降5.8%﹔牛肉產量156萬噸,同比下降6.4%﹔牛奶產量654萬噸,同比增長4.6%。一季度末全國牛存欄9202萬頭,同比增長1.5%。一季度全國羊出欄6573萬隻,同比下降8.3%﹔羊肉產量96萬噸,同比下降7.7%。一季度末全國羊存欄超過3億隻,同比增長2.3%。

  此外,家禽生產保持增長。一季度全國家禽出欄34.8億隻,同比增長0.8%﹔禽肉產量523萬噸,同比增長1.1%﹔禽蛋產量828萬噸,同比增長4.3%。一季度末全國家禽存欄57.3億隻,同比增長4.3%。隨著疫情防控向好態勢持續鞏固,活禽交易市場有序開放,后期家禽生產有望加快發展。

  貿易不暢出口下滑

  一季度,我國農產品出口額為162.3億美元,同比下降5.6%,降幅比2019年擴大4.7個百分點。其中,佔比較高的水海產品出口額為38.3億美元,為2012年以來同期最低,同比下降17.0%,蔬菜、茶葉等優勢農產品出口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大幅下滑,主要與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導致的農產品貿易往來物流不暢有關。

  糧食進口同比降幅持續收窄。一季度,我國谷物及其制品進口額為15.2億美元,同比下降5.8%,降幅比2019年收窄2.9個百分點。其中小麥進口3.6億美元,同比增長17.9%,增速上升1.0個百分點﹔大麥進口2.5億美元,同比下降54.4%,降幅擴大46.8個百分點﹔玉米進口2.7億美元,同比增長24.7%,增速下降 10.1個百分點﹔稻谷和大米進口2.9億美元,同比下降10.5%,降幅收窄10.4個百分點﹔大豆進口71.8億美元,同比下降1.1%,降幅收窄6.1個百分點。

  生產價格持續上漲

  一季度,農產品生產價格同比上漲39.0%,漲幅比去年四季度擴大10.5個百分點,連續4個季度大幅上漲。與前幾個季度一致,農產品生產價格的大幅上漲主要受畜產品尤其是生豬價格的帶動。

  分類別來看,農產品價格呈“兩升兩降”特點,其中畜牧業產品價格上漲幅度最大,為88.6%,漲幅比去年四季度擴大18.9個百分點﹔種植業產品價格同比上漲1.9%,而去年四季度下跌1.5%﹔林業產品價格同比下跌3.8%,而去年四季度上漲1.8%﹔漁業產品價格同比下跌0.1%,跌幅比去年四季度收窄0.2個百分點。從主要產品看,畜牧業產品尤其是生豬價格延續了大幅上漲態勢,帶動了活牛和活羊生產價格上漲。其中,豬(毛重)生產價格同比上漲133.2%,漲幅比去年四季度擴大23.7個百分點,連續4個季度持續擴大﹔牛同比上漲17.5%,漲幅回落5.1個百分點﹔羊上漲10.7%,漲幅回落4.8個百分點﹔家禽價格同比下跌2.3%,而去年四季度同比上漲13.3%。

  從三大主糧看,一季度小麥和稻谷庫存充裕,市場供應充足,生產者價格分別下跌5.2%和3.6%,玉米略漲0.3%。一季度,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同比上漲8.6%,漲幅比2019年擴大4.0個百分點,主要是仔畜幼禽及產品畜價格持續大幅上漲導致。受非洲豬瘟和新冠肺炎疫情疊加影響,生豬價格高位運行,生豬養殖盈利水平仍處於歷史較高水平,養殖戶補欄積極性持續增加,導致仔畜幼禽及產品畜價格大幅上漲。一季度,仔畜幼禽及產品畜價格同比上漲98.9%,漲幅比2019年大幅擴大53.1個百分點。除此之外,其他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保持基本穩定態勢。

  作為我國化肥重要生產基地,湖北磷礦和化肥企業在疫情期間停工停產或將造成下一階段化肥等農資產品供給偏緊,推動價格上漲,應盡快全面恢復農資生產秩序,特別是推動湖北相關企業復工復產,打通原料和產品運輸通道。豬料比持續走高,生豬價格高位趨穩,一季度豬料比為14.6︰1,而去年四季度為13.8︰1,繼續保持上升態勢,豬料比的持續上升與生豬價格的持續上漲有關。

  從集貿市場價格看,受非洲豬瘟疫情和豬周期的疊加影響,生豬價格在過去兩年出現較大幅度的上漲。生豬價格2020年3月份達35.9元/公斤,同比增長151%。不過隨著國家出台一系列恢復生豬生產的舉措,生豬產能加快恢復,以及國家增加儲備凍豬肉投放,市場供給增加,近期生豬價格高位有所回落。從周數據來看,集貿市場生豬價格自2020年第1周每公斤34.5元漲至2020年2月第3周37.7元后轉為下跌,4月份第4周為每公斤33.7元,環比跌1.3%,與2月份第3周相比累計回落超過10%,預計短期內生豬價格仍將延續微幅下跌趨勢。

  終端食品需求保持較快增長。一季度,反映最終消費的糧油、食品零售額為3857.8億元,同比增長12.6%,增速比2019年高2.4個百分點。受疫情影響,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9.0%,但糧油食品類銷售仍保持較快增長,這主要與疫情期間居民居家用餐增多以致對糧油食品類商品需求增加有關。

  收入增速由正轉負

  一季度,農村居民人均經營淨收入為1518元,同比名義下降1.1%,而2019年全年為同比上升7.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41元,增長0.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4.7%,降幅比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0.8個百分點。這主要與新冠肺炎疫情導致部分地區農民工進城務工受阻有關,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農民工有序返城務工,農民收入有望恢復穩定增長。

  農林牧漁業固定資產投資額3071億元,同比下降12.1%,而2019年為同比增長0.7%。受疫情影響,一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下降16.1%,相應地,農業投資也有一定程度的回落。農林水財政支出由升轉降,一季度農林水財政支出4031億元,同比下降3.6%,而2019年為同比增長6.3%。

  農業勞動生產率增速由增轉降。一季度,受第一產業增加值下降影響,第一產業勞動生產率為人均4309元(可比價),同比下降1.3%,而去年全年為同比增長11.7%。

  多措並舉穩定發展

  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病虫害偏重等風險挑戰明顯增多的影響,農業景氣指數明顯下降,但糧食生產形勢良好,生豬生產恢復勢頭持續向好,涉農企業生產經營秩序基本恢復,農業經濟經受住了疫情沖擊,有效發揮了“壓艙石”作用。

  從未來預期看,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國內得到有效控制,涉農企業生產經營秩序全面恢復,農業生產有望平穩運行﹔農民務工務農有序開展,農民收入將恢復增長﹔重點農產品供給保障穩定,市場需求回暖,農產品價格有望保持穩定﹔涉農投資和財政支出將進一步加大。但受國外疫情影響,農產品國際貿易或將繼續承受較大壓力。總體來看,未來一段時間農業景氣有望回升后保持平穩運行態勢。

  經模型測算,2020年二季度、三季度農經景氣指數分別為98.6和99.8,農經預警指數分別為83.3和86.7,將回升至正常的“綠燈區”運行。

  我國農業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基本態勢不會變,但其階段性影響仍不容忽視。為了保障農業長期穩定健康發展,應加大力度,確保各項穩定“三農”發展的政策措施有效落地。

  一是抓生產。一方面,要千方百計保糧食產量。在當前全球糧食調度困難增加的背景下,通過著力恢復早稻生產,穩定夏播面積,加強病虫害防控和氣象災害防御管理等措施,確保全年糧食產量穩定﹔另一方面,要抓好“菜籃子”產品的生產和供應。加快恢復生豬生產,加強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確保生豬生產盡快恢復到常年水平,繼續抓好家禽、水產品、蔬菜和水果等生產,增加綠色優質副食品供給。

  二是促進農民增收。受疫情影響,農民務農務工收入均受到一定影響,尤其是鄉村休閑旅游業等體驗式經濟首當其沖。下一步,要強化農產品產銷銜接,加大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力度,組織龍頭企業、批發市場、電商平台開展專項對接﹔要持續大力發展優勢特色產業,提振消費信心,創新服務業態,加快恢復鄉村休閑旅游業﹔要加大創業補貼、貸款貼息等政策扶持力度,引導和支持返鄉留鄉農民創新創業,加大職業農民技能培訓,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三是抓緊補齊短板,加大涉農投入。要吸取疫情防控經驗,補齊農業發展短板,提升農村公共衛生防疫條件,同時用好抗疫特別國債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加強高標准農田、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等重大現代化牽引性工程建設。此外,進一步拓寬投融資渠道,提高政府專項資金使用效率,引導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加大對農業農村的投入。

(責編:董童、楊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