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食品

多地進口食品包裝“呈陽”,冷鏈還安全嗎?

2021年01月29日08:24 | 來源:新華網
小字號

近日,天津雪糕所用進口乳清粉、江蘇無錫進口車厘子、廣東中山進口凍雞翅中……多地進口食品包裝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冷鏈”“病毒”“陽性”等關鍵詞再次進入公眾視野。

“核酸陽性”是不是意味著“有傳染性”?目前入境全面消殺與檢測措施和效果如何?冷鏈食品怎麼安全食用?針對百姓關切的熱點問題,記者採訪了權威專家和業內人士。

核酸陽性=可傳染?專家:不一定

1月14日,天津發現3份雪糕樣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1月19日,廣東中山1批巴西凍雞翅中外包裝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1月23日,江蘇無錫1份智利進口車厘子內表面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

——核酸檢測結果陽性意味著什麼?

“活病毒、死病毒、病毒片段的檢測都會顯示核酸呈陽性。”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馮子健表示。

換句話說,核酸陽性直接表達的意思是,物體曾經被病毒污染過。天津市疾控中心副主任蘇旭也表示,不論病毒是死是活,核酸檢測都可以檢測出病毒曾經留存過的痕跡,對於物體表面或是食品,即使是失去活性的病毒依然能夠核酸檢測“呈陽”。

“對乳清粉樣本的基因測序未能獲得全部基因組序列,提示病毒含量可能較低或病毒不完整(死病毒)。”以天津雪糕生產所用的烏克蘭進口原料乳清粉3份樣本核酸檢測陽性為案例,蘇旭進一步解釋。

——核酸檢測結果陽性等於可傳染嗎?

蘇旭表示,有發現在物體表面核酸陽性的案例,但是能傳染給人的案例很少。

“核酸結果陽性不一定代表它有傳染性。”馮子健說,目前並沒有發現普通消費者因被病毒污染的進口商品而感染,過去有從事搬運或食品加工的人員感染,主要是因為接觸次數多、時間長。

此前,中國疾控中心消毒學首席專家、環境所消毒與感染控制中心主任張流波明確表示:對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表面進行安全有效的消毒,可以實現將新冠病毒滅活,消毒后再接觸表面,感染風險非常低。

守牢入境“第一道防線”

記者獲取的獨家數據顯示,截至1月26日0時,全國海關已監督口岸環節對1479萬件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進行預防性消毒,共抽樣檢測進口冷鏈食品樣本1369666個,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結果51個。

海關、市場監管等部門已經將冷鏈產品運輸與入庫作為疫情防控監管重點,採取預防性消毒、集中核酸檢測、監管專倉、冷鏈食品追溯等方式,守牢進入國門的“第一道防線”。

各地政府也在行動。以山東為例,為加強進口冷鏈食品監管,山東已於2020年底在全省建立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專倉制度,在山東口岸、目的地市或縣(區、市)等進口冷鏈食品第一入境點,設立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專倉,集中開展核酸檢測和預防性全面消毒工作。

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的進口冷鏈食品,允許出倉流通。包括食品生產、銷售、餐飲服務和冷庫單位要對進口冷鏈食品涉及的運輸車輛、從業人員全部登記在冊,實行閉環管理,全程可追溯。對於“冷鏈三証”不全的進口冷鏈食品,一律不能進入山東境內生產、銷售、使用。

“天津海關研發的冷鏈隧道式全方位消殺裝置已投入使用。”天津海關副關長侯金坡說,凡從天津口岸進入本市流通環節產品均實行百分之百消殺,並嚴格做好貨物后續處置,對涉及的生產企業的同類貨物進行排查,對口岸冷鏈貨物加強監測和消毒處理。

截至26日,海關已對相關的41家境外食品生產企業採取了緊急預防性措施,對員工發生新冠肺炎疫情感染的125家境外生產企業採取了暫停輸華措施。

冷鏈食品如何吃得放心?

冷鏈食品包裝核酸檢測屢“中招”,主要存在以下因素:一是被污染的冷鏈貨物多來自高風險國家和地區﹔二是新冠病毒耐低溫的特性使其在冷庫環境更易存活﹔三是進口冷鏈食品數量多,核酸抽檢難以發現所有潛在風險。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表示,新冠肺炎是呼吸道傳染病,不是食源性疾病,經消化道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非常小。

對進口食品方面,公眾不必過度緊張,也不可麻痺大意。業內人士多次表示,冷凍食品在包裝、運輸等環節中,不排除已經有工人感染新冠病毒,並通過不同接觸方式傳染給貨物包裝上。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提示,公眾收到進口貨品時,要戴好口罩、手套,對各層包裝做好預防性消毒,處理完后及時規范洗手。同時,包裝箱、包裝盒消毒后應及時丟棄或銷毀,盡量不帶入室內,建議進口貨品存放一段時間后再使用。保潔人員、環衛工人等相關工作人員,在工作中如接觸進口貨品包裝或廢棄物,應加強個人防護,做好健康監測。

“和冷凍魚肉相比,水果存儲溫度更高,病毒不會在水果表面存活太長時間。”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保持手衛生,堅持生熟分開,造成感染的風險就會非常小。

(記者彭韻佳、劉紅霞、張宇琪、王俊祿、邵琨)

(責編:李軼群、許曉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