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食品

寻味清明寒食:青团 螺蛳 河蚌 鸡蛋

2017年04月03日11:41 | 来源:新闻晨报
小字号

清明既为节气,又是节日,在寒食节之后。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此时,白桐花满山盛放,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躲回洞穴,而喜爱阳气的鹑鸟出来活动了。清明多雨,春意正浓,花事正盛,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的习俗。

对喜爱美食的中国人来说,任何节日总少不了美食。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

关键词:青团

明日清明,最应景的糕点当属青团了。碧绿如玉的色泽源于揉入糯米粉中的艾草汁,糯香混合着清淡悠长的青草香味,很能诱发人的馋意。要是怕艾草不易得,用其他绿色蔬菜榨汁也能做到形似,只是气味逊色些。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用芦叶垫底,将他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所有团子碧青油绿。青团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

青团也分甜咸两种,豆沙、鲜肉、时蔬,都能入馅儿,挑个自己喜欢的口味,赶在清明前一天自制一些,也别有趣味。

青团虽然味美,但食用时仍须注意。最好先加热后食用,因为青团中的糯米冷却后容易反生,不利于消化,而且其中的营养结构也会被破坏; 最好与竹笋或马兰头一起吃,这些食物合在一起吃可以加快青团的消化; 尽量不要和肥肉混吃,糯米这样的难消化食物如果与油脂混杂在一起则会加重肠胃负担,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最好食用一些有助于消化的食品,如山楂等。因为这些食品可以减少肠胃道消化青团等糯米食品的消化负担,有利于青团在体内的消化。

关键词:螺蛳

清明前后,春暖花开,大地复苏,潜伏在泥中休眠的螺蛳纷纷爬出泥土。此时螺肉肥美,是食用螺蛳的最佳时令,因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肉质丰满、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农家有清明吃螺蛳的习惯,这天用针挑出螺蛳肉烹食,叫“挑青”。吃后将螺蛳壳扔到房顶上,据说屋瓦上发出的滚动声能吓跑老鼠,有利于清明后的养蚕。

螺蛳肉丰腴细腻,味道鲜美,素有“盘中明珠”的美誉。它富含蛋白蛋、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钙质的天然食品。

螺蛳食法颇多,可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炝,无不适宜。市场买回的螺蛳要放养几天,在盆中滴上几滴麻油或菜油,让田螺排尽肠腔内的泥质污物,每天换水几次,用刷子刷净、绞去尾部,焯水后高温加热、炒熟、焖透。

炒螺蛳不需很多油,不过,最好用猪油,这样吃起来更觉肥腴。油锅烧热后,放入葱姜煸一下,然后倒入螺蛳翻炒,等锅再热时,喷上料酒去腥后,再放酱油、盐、糖和少量水,翻滚五六分钟就差不多了,撒上葱花盖锅焖一下,反正滚烫的螺蛳也没法吮吸,倒不如让它在汤汁里多浸泡一会儿,吃起来更觉得入味。

吃螺蛳也是个技术活,吃起来要用巧劲,劲小,螺蛳肉吸不出来;劲大,会把螺尾吸入口,闹不好弄得一嘴沙。会吃的人,先把螺蛳头塞进嘴,牙齿轻咬住后半部,舌头抵住螺,一吸一吮,裹着鲜美的汤汁的螺肉便滑入口中,吐去壳,咬下尾部吐出,一粒螺蛳便算吃完了。

关键词:河蚌

和螺蛳一样,清明前后的河蚌最肥美。“春天喝碗河蚌汤,不生痱子不长疮”。因为清明前水中的蚂蟥、微生物还未频繁活动,因而这个时候的河蚌更干净,肉质也更肥厚,特别脆嫩可口。

蚌肉洗干净之后,切成细条,佐以各种调味作料,或烧、或烹、或炖,如河蚌烧豆腐,河蚌咸肉煲等,都是初春时节江南人家餐桌上常见的美味。鲜白的浓汤、碧青的蒜末、褐色的蚌肉、雪白的豆腐,热气腾腾地端上桌,都会叫人食欲大开。配上春天才上市的头刀韭菜爆炒,更是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极力推荐的吃法。

关键词:鸡蛋

除了大家比较熟悉的青团之外,在很多地方都有吃鸡蛋的习俗。民间认为,清明节吃个鸡蛋,一整年都有好身体。

据相关专家介绍,清明吃鸡蛋的习俗,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从前的百姓认为清明吃个鸡蛋,一整年都会有好身体。因为在清明节时把蛋壳剥除,吃下蛋有去旧迎新的寓意,预示着新的一年好运连连和生活圆圆满满。在一些地区,还有儿童之间“撞鸡蛋”的习俗。倘若要探究清明节里吃鸡蛋、撞鸡蛋的象征意义,其中应该还寄寓着人们对于生命、生育的敬畏之情。

清明节有吃鸡蛋的习俗,而且鸡蛋也是非常有营养的,不仅含有优质蛋白,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卵磷脂、固醇类、以及钙、磷、铁等营养成分。

对于煮鸡蛋,一般建议用凉水煮七八分钟为佳,尽量不要长期吃半熟的鸡蛋,以免引起腹泻等不适症状,而且一定要适量吃。鸡蛋煮到七八成熟营养价值最高,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一般情况蒸、煮蛋中营养成分被破坏的最少,煎、炒次之。由于鸡蛋中胆固醇的含量很高,血脂高的人群不宜多食,常人一天的食用量也最好不要超过两个。

(责编:赵敬菡、许晓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