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食品

“塑料大米”的谣言可以休矣

2017年05月09日09:05 | 来源:健康报网
小字号
原标题:“塑料大米”的谣言可以休矣

近日,微信中疯传一段两分钟的视频。视频中,一男子不断将一个个塑料袋放入一台机器,经过熔解、拉丝、切割等工序,最终生产出一粒粒状似米粒的白色固体。视频配有文字称,这就是假大米的制作过程。“假大米?我们每天吃的大米不会是塑料袋做的吧?”视频震惊不少网友,并引起广泛转发。事情真相究竟如何?(5月7日《新华网》)

“塑料大米”“塑料紫菜”,这些近乎于黑科技的打假视频,无不让人感叹食品造假已到了逆天的地步。不过,想想总感觉不太对劲:塑料制作的大米,看不出来、闻不出来,难道煮不出来,也吃不出来?

用塑料制作大米,再逆天的技术也达不到。毕竟,大米和塑料相差太远,即便造假也无法以假乱真。更何况,从成本上来讲,这远远高于生产同等数量大米的成本,用高成本去替代低成本的造假,不是造假者太傻,而是围观者太容易盲信和轻信。

都说谣言止于智者。再“高级”的谣言,在聪明人面前都会显露原形。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有一个信谣和传谣的过程。若自己都不信,并深知传播谣言的危害,自然也就会慎重考虑和谨慎鉴别,而不是将信将疑、不辨究竟随意转发。

科学素养不足是导致众多谣言不断死灰复燃的关键。“塑料大米”等陈年旧谣还能大行其道,一些早已被证伪的信息依然有人追捧,这说明受众的公共责任不足,公共意识不强。其实,一个人只要在围观和转发之前,稍加搜索就能辨出真伪。若以“我也是好心”而转发传播,轻浮者才会盲从而轻信。对谣言的惩戒力度偏轻,或者说囿于取证难、定性难而无所追究,传谣信谣没有风险,治理未能纳入法制轨道,谣言滋生蔓延的土壤自然十分肥沃。

由此观之,实现“止于智者”应当多管齐下,一是科学普及以提高素养;二是倡导责任以避免轻率;三是强化惩戒以心中存畏。唯有学识、责任与法治相得益彰,谣言才会于智识之中显露真容。

(责编:聂丛笑、权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