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食品

姜養生,全球都推崇

2018年12月30日09:01 | 來源:人民網-生命時報
小字號

我國,“藥食同源”的養生理念源遠流長,姜不僅是調味妙品,還可用於疾病防治。《本草綱目》中就把姜描述為“可蔬、可和(調味)、可果、可藥”。近日,《細胞》雜志子刊上刊載的一項來自美國路易斯維爾大學張皇閣教授團隊的新研究,又為姜的益處增添了新証據,研究發現,生姜中的類外泌體會影響腸道菌群,從而完善腸道屏障功能,促進腸道健康。

全球流行姜養生

我們常吃的鮮姜,也叫生姜、春姜、仔姜或嫩姜,如果種植超過10個月,纖維質會增多,辣味更重,就被稱為老姜。有的不再採收,作為繁殖留種,還有的晾干水分后,制成干姜、炮姜等中草藥。還有一些姜,如紅姜、高良姜、殼姜等,一般不直接食用,而是從其莖、葉、根莖中提取芳香油,用於食品、飲料、化妝品中,具有很高經濟價值。

姜的發源地眾說紛紜,印度尼西亞、印度、馬來西亞、中國等都曾被提及,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姜起源於亞洲,栽培歷史已有5000多年。目前世界各地都有種植,風味略有不同。中國的姜普遍是辛辣味,印度的姜有明顯檸檬氣味,非洲的姜則非常辣。

古代梵文、中文、阿拉伯文、希臘文和羅馬文的典籍中都討論過姜,還將其用於健康保護。在中印兩國,用姜作草藥的歷史均已超過2500年,北宋大文豪蘇軾在《東坡雜記》中夸贊姜延年益壽的作用,文中說:杭州淨慈寺有位老僧80余歲,鶴發童顏。“自言服姜40年,故不老雲”。生姜紅糖水是中國人祛濕散寒的傳統飲品,印度也有飯后喝甜姜茶來促進消化的古老習慣。古阿拉伯人則用姜作香料來驅虫提神。古希臘人、古羅馬人對姜的食用和藥用價值也早有研究,人們用姜來釀制可以催情的藥酒,古羅馬美食家阿皮修斯在《論烹飪》中記錄,姜是溫暖的植物,可以排毒。

歷史上,姜最早是通過貿易被傳入歐美、非洲地區的。由於鮮姜無法長途運輸,人們便把鮮姜制成干姜或姜粉來替代,由此演化成了當地用姜的習慣。一方面用於飲食,把姜粉加入飲料和烘焙制品中,如姜餅、姜味面包、姜味布丁、姜味蛋糕、姜汁汽水、姜汁啤酒等在歐美都很常見﹔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其香料和保健功效,將其加入各種產品中,非洲有很多知名的生姜精油品牌,涂抹在身上可以舒經活絡、治療瘀傷﹔英國緩解脫發的生姜洗發水常年暢銷﹔美國還研發了專門用於血管保健的生姜膳食補充劑。

姜有不少保健功效

姜之所以能夠藥食兩用,因其成分豐富,目前科學家們已在姜裡發現了100多種化學成分,其中包括揮發油、姜辣素、二苯基庚烷類、酮類化合物等。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范志紅說,孔夫子有“不撤姜食,不多食”的說法。生姜中的姜辣素等物質可以刺激舌頭上的味覺神經和胃黏膜上的感受器,通過神經反射增強胃腸蠕動,促進消化液的分泌,提升口腔和胃的殺菌和消化能力,這是姜作為一種香辛料的基本功效。近年來,關於姜的研究層出不窮,各種功效逐漸被發掘。

有益腸道。各國的研究都証明,生姜除了有助消化,還對治療細菌引起的腹瀉有效。

治療嘔吐。一篇關於1278名孕婦的薈萃研究發現,姜能有效降低惡心症狀,副作用最小。另外,美國羅切斯特大學醫學中心一項研究表明,姜有助減少化療患者的惡心症狀。

抗炎止痛。《替代與補充醫學雜志》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姜與布洛芬等藥物同樣有助緩解經期痛、偏頭痛、肌肉痛和骨關節痛等,是輔助治療關節炎的有效抗炎藥物。

抗抑真菌。德國《真菌病》期刊的一項研究對29種植物的抗真菌作用進行測試后發現,生姜對殺死真菌最為有效。

“姜的功效遠不止這些,雖然有些未被現代科學証實,但其療效切實可見。”北京中醫藥大學臨床中藥系教授常章富說,現代科學更側重於生姜中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和功效研究,包括此次研究也是對生姜中類外泌體的一種微量成分進行研究。中醫則講究整體性,姜的功效也就更加廣泛,許多傳統藥物方劑中都含有姜的成分。姜味辛、性微溫,其功效有發汗解表、溫肺止咳、開胃健脾、除濕解毒、散寒止痛、止嘔等。姜的不同部位還有不同療效,如生姜皮性涼,利水消腫,可治療腳氣、浮腫﹔生姜汁性溫,可開痰止嘔。此外,煨姜可調脾胃不和,治療惡心嘔吐及疼痛﹔生姜外擦對斑禿、手癬也有一定作用。

吃姜有講究

目前各國尚無關於姜的成文性推薦攝入量,范志紅表示,日常把姜作調味品、配菜等來吃,攝入量一般不會太大。她還提醒吃姜有一些注意事項:

吃肉配姜好消化。姜作為調味品,能去除牛羊肉、海鮮類食物的膻腥味。姜也能通過增加消化液分泌來幫助高蛋白食物的消化吸收。每天隻需吃1克左右的生姜,即可改善消化。常章富補充道,魚蟹禽畜肉、菌類中加點姜,還有解毒功效。

別吃腐爛的姜。姜變質后會產生一種毒性很強的有機物——黃樟素,它能使肝細胞變性,並會誘發癌症。范志紅提醒,姜要選新鮮的,一般色澤幼黃、含水量多,皮薄而有光澤,用指甲可以很容易刮擦,而且香氣溫和。常溫下儲存,可包裹在牛皮紙信封中,一般能保存數周。如果置於冰箱中冷藏,可保存1個月以上。如果切開的姜顏色變褐、味道奇怪,一定不要吃。

常章富說:“姜是藥食兩用,也可以理解為一種‘可能有藥效的食物’。如果巧妙地吃姜並一直堅持,會起到很好的食療養生效果。”他建議:

陽虛胃寒多吃姜。姜是溫性食物,對於陽虛體質的人而言,如手腳冰涼、畏寒怕冷、乏力易困,可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當人們有風寒感冒、淋雨受寒或女性痛經時,喝杯生姜紅糖水有利於發汗解表,散寒暖宮。需要提醒的是,姜皮呈涼性,與姜肉一起食用能起到平衡作用,一般情況下吃姜無需去皮。如果陽虛,姜去皮吃對身體更好。

內熱陰虛少吃姜。對於內熱和陰虛火旺者而言,不宜多吃姜。常章富提醒,這兩類人常表現為長期心煩失眠、五心(手心、腳心和胸心)煩熱、口燥咽干、燥咳少痰、大便秘結、痔腫便血等。一些研究表明,膽結石患者、服用凝血類藥物的人也不宜大量吃姜。

《柳葉刀》曾刊文指出,把生姜磨成粉服用,可抑制胃蠕動的頻率與幅度,緩解胃部不適。中醫也講,姜主脾胃經,開胃健脾。所以很多人以為,脾胃不好就要多吃姜。常章富提醒,脾胃不好也不可盲目吃姜,應該先辨証,看身體狀況與姜的性能是否相悖,脾胃有寒濕多吃點姜,脾胃陰虛有火則要少吃。▲ 任琳賢

(責編:楊迪、崔元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