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公众赞成 专家倡导立法规范室内“全面禁烟”--人民网食品频道--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网食品频道

九成公众赞成 专家倡导立法规范室内“全面禁烟”

2013年05月31日15:16    来源:新民晚报    手机看新闻

  面对烟害,是“全面禁”还是“有限控”,这曾令立法者纠结。市健康促进委员会调查显示: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全面禁烟”的公众赞成度已达九成。本周,“上海全面无烟环境建设研讨会”上,多位专家表示:现行条例对行业内不同规模的场所规定不同的控烟标准,或在同一场所不同区域设立多重控烟标准,不利于监管执法,室内全面禁烟亟需进入立法规范。

  1 实证:“双重标准”难防烟害

  依照现行控烟条例,经营场所使用面积在150平方米以上或者餐位在75座以上的餐饮场所,可划定“吸烟区”。如此划分是否有助于免除“被动吸烟”?

  来自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现场测试表明,在一个划分“吸烟区”和“禁烟区”的中型餐厅内,除了吸烟之外,没有炭火烧烤等其他污染源,照理无烟区的PM2.5浓度应当小于室外。但结果却是,吸烟区室内外颗粒物浓度差均值为329微克/立方米,无烟区室内外颗粒物浓度差均值也高达184微克/立方米。

  同时,报告呼吸道症状和黏膜刺激症状比例中,分区餐厅员工和无吸烟限制餐厅员工相似,均远高于无烟餐厅员工。

  “可见,吸烟区和禁烟区在同一餐厅内的划分,并不能有效防止烟害。”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郑频频说,通风和分区都不能有效消除二手烟的影响,同一屋檐下如果存在“双重标准”,因空气流动无法阻断,坐在 “禁烟区”的人们依然无法避免二手烟之害。可见,“100%无烟环境”才是消除室内烟害唯一有效的措施。

  2 权衡:烟害抵消经济效益

  时至今日,人们对烟害还存在不少幻想。市卫生部门的专题调研表明:有43.4%的被调查者认为,“低焦油、低尼古丁的烟对身体的危害小”,56.8%的被调查者认为,“过滤嘴可以降低吸烟的危害”……这些“美好幻想”为何存在?研讨会给出“形象答案”是:跟烟草相比,有些事情是病菌干不了的——病菌不会游说人们要求允许他们继续被传染;病菌不会花费巨资说服人们相信受感染是一件很酷的事;病菌不会资助科学家让他们说受感染也不是什么坏事;病菌也不会为自己重新命名,以便表明“淡病菌”危害比较小。

  科普,已让人们越来越多地了解“烟害之重”。但若在公共场所室内全面禁烟,特别是在餐厅全面禁烟,担心仍然存在:是否会影响经济效益?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对申城某品牌的餐厅调查表明:无烟餐厅和吸烟餐厅的人均消费大体持平;公平、严格的无烟政策不会对餐饮业产生影响。

  而在全社会范围内,与烟草有关的“收益和支出”又是怎样?事实上,世卫组织要求全面禁烟的依据就在于:烟害造成的医疗费用,几乎抵消了烟草的“经济贡献”。也正因为如此,2004年爱尔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全面无烟国家——所有封闭的工作场所,包括餐厅和酒吧,全面禁止吸烟,不允许设立特定的吸烟室——这也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转折点。

  过去5年,又有13个拉美国家实行100%全面无烟环境立法。去年,通过、实施或者强化无烟立法的国家和地区有:加纳、越南、乌克兰、保加利亚、伊拉克、俄罗斯。在我国,哈尔滨等城市也已将“公共场所室内全面禁烟”写进地方立法。

  3 契机:九成支持“无烟文明”

  “无烟世博,证明了在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8万人的区域,创建无烟环境依然可行。无烟餐厅、户外无烟场所都成为现实。”郑频频说。

  2010年,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对世博园内的控烟状况的问卷调查表明:人们普遍赞同世博会提高了人们的无烟意识(91%),无烟世博推动了上海的文明进程(90.3%),遵守园内相关吸烟规定是每个游客的义务(96.6%),同时也有责任对吸烟者进行劝阻(76.6%)。

  市健康促进委员会最新调查显示,申城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全面禁烟”的公众赞成度为:九成。2009年初市人代会期间,市十三届人大代表冯丹龙、陈晓玲、厉明各自领衔提交议案,建议尽快制定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地方性法规,共有50多名代表附议,直接促成“控烟立法”进入当年的市人大常委会立法程序。

  “不顾及他人健康,在公共场合吸烟,也是一种陋习。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需要立法推动。”研讨会后,全国政协委员冯丹龙告诉记者,“无烟世博”为当年的上海控烟立法提供一个绝好的机会。今天,当健康梦成为中国梦的一部分,一切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都应得到有效控制,既然室内全面禁烟已是“多数民意”,我们岂能错过移风易俗、倡导申城“无烟文明”的大好机会?(姚丽萍)

(责编:赵雅楠、姜方)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