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食品

中国乳制品质量怎么样?多项严格检测标准 把好乳品质量关

2020年07月16日16:08 | 来源:人民网-食品频道
小字号

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且易于人体吸收,也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近期,关于乳制品质量的问题引发网友热议,中国乳制品质量究竟如何?相关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生鲜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可控,整体状况良好。

乳品“新国标”更加规范贴合健康

2008年12月,卫生部牵头,会同农业部、国家标准委、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中国奶业协会等单位,成立了协调小组,对乳品安全国家标准进行整合完善。2010年2月,第一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议通过了66项乳品安全国家标准,并于2010年3月26日由卫生部批准公布。

在专家组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食品安全国标标准 生乳》(GB 19301-2010)中要求生乳中蛋白质含量为大于等于2.80g/100g。主要基于我国生乳生产实际、牛泌乳规律、生乳质量安全监管的考虑。菌落总数是反映奶牛健康状况、牧场卫生状况和冷链质量控制的卫生指标。目前我国奶牛小规模散养比例较高,这种小规模养殖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养殖水平低造成生鲜乳菌落总数相对较高。随着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和养殖水平的提高,生乳菌落总数将逐步降低。鼓励企业在生乳收购中设置菌落总数分级收购标准,引导奶农标准化规模养殖,不断提高养殖水平。

据农业部调查,绝大多数奶农赞同《生乳》标准的指标设置。《生乳》国家标准符合行业发展实际,指标设置符合我国国情,有利于促进改善生乳收购秩序、防止恶意拒收等问题,有利于保护奶农利益,推进第三方检测,促进奶业良性发展。

在乳品“新国标”推出之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微生物专家刘秀梅说:“1984年的老国标将菌落总数分为4个等级,Ⅰ级低于50万个/毫升,Ⅱ级低于100万个/毫升,Ⅲ级低于200万个/毫升,Ⅳ级低于400万个/毫升。新国标将最低门槛调整为200万个/毫升,实际上要求更严格了,不能说成放宽。”

乳蛋白和菌落含量高于国家标准

根据《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19)》,2018年监测结果表明,我国生鲜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可控,整体状况良好。生鲜乳中乳蛋白、乳脂肪等质量指标达到较高水平。以及菌落总数等相关各项安全指标达到标准。

2018年,农业农村部对3299批次生鲜乳样品进行监测,乳蛋白含量平均值为3.25g/100g,同比增长0.02%,远高于国家标准。菌落总数平均值为29.5万CFU/mL,同比降低1.8%。从2008年至2019年,通过对重点奶牛场每月每头奶牛的生产性能指标监测,表明每头奶牛的测定日平均产奶量逐年增加,生鲜乳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稳步提升。

图片来自《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19)》

我国农业农村部从2009年开始实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2018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抽检食品样品总体平均抽检合格率为97.6%,其中乳制品抽检合格率为99.7%。近三年来,国家食药监总局对乳制品的抽检合格率均在99.6%以上。

进一步提高乳品质量

2018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质量兴农战略,突出强调做大做强民族奶业。2018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

原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奶业协会名誉会长高鸿宾2018年也曾公开指出,中国奶业乳制品质量安全水平处于历史最好时期。目前消费者正在恢复对国产乳制品的信心和认同,要理性看待我国原料奶产量下降、乳品质量检测严苛、消费不断增长等现状,对标奶业发达国家,提升行业生产能力,加强企业品牌建设。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国际乳联中国国家委员会副主席宋昆冈表示,中国乳业目前已是技术装备先进、管理规范、产品质量稳定向好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食品制造业。

中国现行的奶业标准共有200多项,涵盖奶畜养殖、生鲜乳、乳制品、生产加工、质量控制以及检测方法等各个环节和领域,国内标准与国际通行标准的一致性逐步提高。《生乳》标准作为质量安全监管的依据,便于质量安全监管的顺利实施。鼓励企业在《生乳》国家标准基础上,制订更为严格的企业标准,不断提高乳品质量安全水平。通过多种举措方式严格把控乳制品质量安全,让老百姓喝上“放心奶”。(文内数据来源《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19)》《2019年乳制品行业质量报告》等)

(责编:刘卿、孙博洋)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