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出老北京的悠久歷史與情致:炒肝--人民網食品頻道--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食品頻道

品出老北京的悠久歷史與情致:炒肝

2013年06月05日13:58    來源:新聞晚報    手機看新聞

  如果說“魚香肉絲”沒有魚、“夫妻肺片”沒有肺,反映了菜名在原料上的“名不副實”,那麼“炒肝”則証明了菜名在烹飪技法上的名不副實——“炒肝”不是炒出來的。

  50多年前,有一位從南京來到北京工作的特喜歡吃炒肝的超級粉絲,此人姓孟,后來人稱為“炒肝孟”。他平日裡在單位食堂吃大鍋飯,一到公休日,就不進單位食堂,下館子,換口味。有一次,他來到北海公園逛逛,到了中午,便走進一家小吃店,點了三個肉包子、一碗炒肝,交了錢,坐在餐桌旁候餐。不大工夫,服務員端來一盤一碗:盤裡是白白胖胖的三個肉包子,碗裡是黏黏稠稠的東西,很像家鄉南京的鹵腸湯。等了一會兒,“炒肝”尚無消息,老孟也沒好意思催要“炒肝”。這功夫,正好肉包子就著鹵腸湯,先打發一下飢餓。吃完喝罷,好不愜意,放下碗筷,靜等“炒肝”上桌……哪知左等不來,右等不來,老孟終於沉不住氣了,輕聲問道:“我的那盤炒肝哩? ”服務員不緊不慢地回答:“炒肝?您不是早就吃了嘛。 ”老孟這才明白:那碗“鹵腸湯”就是了。

  “炒肝”不是以主料命名的菜名,“炒肝”中的肝和腸的比例為1:3,雖然豬腸是主料,卻不稱“炒腸”,而豬肝只是配料而已,卻突破常規,凸現配料,命名為“炒肝”。 “炒肝”的烹制方法說是“炒”實則為“煮”,但這並不妨礙“炒肝”深入人心。地道的老北京“炒肝”湯汁油亮、蒜香扑鼻、肥而不膩,有著濃濃的市井風味,但也沉澱著老北京的悠久歷史與情致。

  炒肝

  原料:豬肝、豬直腸、黃豆醬、高湯、鮮蘑菇、蒜泥、姜末、蔥花、八角、紹酒、水澱粉、豬油。

  做法:

  1.豬肝洗淨后切成細條﹔豬直腸處理干淨后切成段﹔蘑菇洗淨后切成片,並熬成湯待用。

  2.鍋燒熱后加入適量豬油,下八角、蒜泥、姜末、蔥花煸炒香味,再加入黃豆醬炒透,然后加入高湯燒開,放入腸段,大火燒開,加蓋轉小火略煮至腸子酥爛,然后再加入蘑菇湯燒開后,放入豬肝條和紹酒,煮至湯汁稠濃時,用水澱粉勾芡,起鍋盛碗,撒上蒜泥和蔥花即成。

  特點:湯汁油亮、蒜香扑鼻、肥而不膩。肝不腥,肝尖綿軟﹔腸不臭,腸段有嚼勁。(蔡培誼,金樽名人會所廚師長)

(責編:趙雅楠、姜方)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