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網食品頻道

最嚴食品安全法托住道德底線

郭綿山

2014年05月16日02:45    來源:京華時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最嚴食品安全法托住道德底線

  本報特約評論員郭綿山

  沒有最嚴厲,何來最安全?唯有讓法條成為高壓線,讓人們碰不得,民眾方可吃得放心與安心。

  在萬眾關切之中,食品安全治理終於在法治層面提升到了“最嚴厲”的高程。

  5月1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國家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草案稱,“對生產、銷售、餐飲服務等各環節實施最嚴格的全過程管理”“建立最嚴格的監管處罰制度”,兩度稱“最”,其意若明,回應的正是民眾對食品安全問題上的最強烈期待。

  這些年,食品安全事件時有發生,不止一次地進入公共視域。當那些有毒有害食品,進入流通環節,造成一些惡劣影響事件﹔當那些觸目驚心的食品生產過程曝光,大倒公眾胃口﹔當那些奇特的化學名稱,從鹽酸克倫特羅到三聚氰胺,讓人們記不盡記,防不勝防,我們稱食品安全問題,成為公眾最關切的民生問題就並不為過。甚至在某種意義上說,食品安全問題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鮮明表情,甚至成為民眾生活痛苦指數的一個表征。

  人們常說,發展起來之后的問題,並不比不發展的時候少。事實上,發展起來之后的問題,可能更復雜、更棘手、更尖銳,也更考驗勇氣與智慧。食品安全問題,就是發展起來之后的這樣一個問題。在溫飽問題未解決之前,很少會出現這些問題。然而,溫飽解決之后,這些問題誕生了。為什麼?

  我們所謂發展起來之后,對應今天即是社會轉型期。在這個轉型期,一切都在發生變動。最終落到人那裡,就是人心發生了變化。原有的道德倫理觀念受到強烈沖擊,於是很多人不再恪守為人處世做事的底線。當底線一降低、一棄守,就能獲得源源巨利時,一些人為之欣喜若狂,不再計較良心之失,甚至相互之間誰比誰更下作、更無恥。那些食品安全問題的根源,在道德層面,不正是如此麼?

  也正是在這個轉型期,社會環境發生了劇烈變化,然而原有的制度規則並未作出相應的反應,或是對變動的環境物事視若無睹,或是左支右絀,其結果,制度即成稻草人。而一部分執行制度的人,面對轉型期的制度滯后,變得缺少良知,缺少責任,有的甚至搞權力尋租,欣然腐敗。

  由此,重新建構轉型期的道德與制度即是當務之急。當道德建構和收效相對緩慢時,制度的建構,則是破題之舉,也有助於把道德拉入良性循環之中。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說,“現在的問題是,侵害食品安全的違法成本太低!”“對那些喪盡天良、蓄意害人的違法犯罪分子,要通過修法,給予他們最嚴厲的處罰!”“要讓違法犯罪分子承受付不起的代價,讓失職、瀆職人員受到躲不掉的懲處。”此論可謂擲地有聲,剛性的制度與剛性的執紀,正是托住道德底線、重建市場秩序的關鍵所在。

  如是,我們期待,法律硬起來。沒有最嚴厲,何來最安全?唯有讓法條成為高壓線,讓人們碰不得,民眾方可吃得放心與安心。

(責編:朱傳戈、吳佶)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