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喝湯  避開3個誤區

2021年01月08日10:06  來源:03版健康中國
 
原標題:【食品安全風險預警交流】冬季喝湯 避開3個誤區

寒冷的冬日,一碗熱湯不僅可以驅逐身上的寒氣,內心的滿足感也會平添幾分。自古以來,我國民間一直有煲湯的習慣,人們認為,喝湯可以大補,比吃肉還有營養,有利於抵御嚴寒﹔湯煲得越久,越有營養……這些都是真的嗎?

誤區1 喝湯比吃肉更有營養

以雞湯為例。眾所周知,雞湯營養豐富,能夠補益身體。“累了、虛了,來碗雞湯”的觀念已深入人心。那麼,雞湯比雞肉更有營養嗎?

從現代科學的觀點來看,雞肉中的主要營養物質是蛋白質,此外還有脂肪、維生素以及鈣、鐵等礦物質。在燉雞肉的過程中,脂溶性的香味物質溶解在脂肪中,並伴隨脂肪進入湯裡﹔水溶性的香味物質自然而然地溶解到了湯汁裡。但是,雞肉中的蛋白質隻有一小部分溶到了雞湯裡,很難超過總數的10%。如果隻喝雞湯,不吃雞肉的話,相當於扔掉了90%以上的蛋白質。

因此,燉雞湯最佳吃法是既喝湯,又吃肉,但要注意控制鹽的用量和加入的時間,盡量保持雞肉的鮮美。燉雞時正確的放鹽方法是,將燉好的雞湯降溫至80℃~90℃時,再加入適量的鹽,這樣雞湯中的雞肉口感最好。

誤區2 冬天喝湯能大補

湯味道鮮美,所以很多人都很喜歡。不過,要說冬天喝湯能大補,那就夸大了湯的作用。

骨頭湯是很多人的最愛。大家認為,喝骨頭湯能補鈣。其實,骨頭雖然含鈣豐富,但骨頭湯裡的鈣卻很少,喝湯對補鈣並沒有很大幫助。

研究發現,不管骨頭湯燉多久,骨頭中的鈣都很難溶解入湯裡。而且,骨頭中的鈣都是螯合形式,不利於人體吸收。此外,骨頭湯中還含有大量的脂肪和鹽,嘌呤含量較高,攝入過多的骨頭湯,補鈣不成,反而可能還會增加患痛風的風險。

除了骨頭湯,各種肉湯由於味道鮮美也備受人們喜愛。比如羊肉湯、魚湯,這兩種湯通常都是乳白色的,很多人認為,這種乳白色是營養價值高的表現,多喝能大補。不過,這只是人們美好的想象。

乳白色的湯,其實是脂肪乳化形成的。湯顏色白,恰恰說明它裡面的脂肪含量較高,再加上湯裡含有較高含量的鹽和嘌呤,這樣的湯喝多了, 同樣也會增加肥胖和患痛風、高血壓等疾病的風險。

至於最近幾年開始流行的蔬菜湯,由於蔬菜含量太少,而且在制湯過程中,維生素C也會損失不少,因此,蔬菜湯營養價值並不高。

總的來說,冬天喝湯並不能大補身體。

誤區3 煲湯越久越有營養

很多人發現,煲湯的時間越久,味道就越鮮美。所以,大家理所當然地認為,煲湯越久越有營養。其實並非如此。

湯的主要成分是水,其香味主要來自其中所含的脂肪和鮮味物質。而常見的鮮味物質,主要是一些脂溶性的成分和氨基酸。煲湯時間越久,就會有越多的鮮味物質溶解到湯裡,所以喝起來就會覺得味道更鮮美。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湯的營養價值更高。湯的營養主要來自其中的干貨,比如各種肉或者蔬菜。以排骨湯為例,研究發現,排骨蓮藕湯熬兩個小時,蛋白質含量是0.5克/100克﹔再熬兩個小時,蛋白質含量增加至0.67克/100克。可見,煲湯時間長短,對於湯內蛋白質等營養物質溶出量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如何喝湯更健康

喝湯盡量少放鹽和油 湯好喝,但是它最大的問題是鹽和脂肪含量過多,對於控血壓和心血管健康都非常不利。建議平時喝湯的時候,盡量少油少鹽。

盡量別喝太燙的湯 冬天天氣冷,大家都想喝點熱乎的湯。不過,世界衛生組織評估認為,喝湯溫度太高會增加患食管癌的風險。所以,建議大家喝湯時溫度最好不要超過65℃。

(來源:中國醫藥報 作者 阮光鋒 系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

(責編:李軼群、許曉華)

推薦閱讀

鈉鹽吃多升高血壓、增加骨鬆風險 7招拒絕鈉超標   大家都知道,鈉鹽吃得過多不利於健康,不僅會升高血壓、增加骨質疏鬆風險,最近研究發現,多吃鈉鹽還會擾亂免疫系統功能。【詳細】

行業24小時|吃喝百寶袋|原創新聞

食品安全消費提示:帶您了解食用色素   食用色素又稱著色劑,是賦予和改善食品色澤的物質,屬於食品添加劑。【詳細】

行業24小時|吃喝百寶袋|原創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