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網食品頻道

月餅模具傳承中秋文化 曾被韓國人大量低價採購

2013年09月16日15:16    來源:西安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月餅模具傳承中秋文化 曾被韓國人大量低價採購

月餅模具

中秋吃月餅,和端午吃粽子、元宵節吃湯圓一樣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如今的月餅制作越來越趨向於機器化生產,純手工制作的月餅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過去制作月餅的模具逐步轉變為人們手中的收藏品。制作月餅的各類模具傳承了上千年的中秋文化,在精致的花紋圖案裡,雕刻著人們的企盼和祝福。

追根溯源

月餅模具是民間雕刻藝術的奇葩

月餅模俗稱月餅印,是制作月餅的工具,最早可追溯到宋朝,但流傳至今的月餅模子以明清和民國時期的居多。舊時,幾乎家家戶戶都在過中秋時自己制作月餅,餅模多為自制,不同年代的印模形式千姿百態,圖案豐富多彩,蘊含了國人朴素的思想情感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它將生活和藝術合二為一,歷經百年仍韻味猶存,是凝結我們民族情感的實用器和藝術品,是民間雕刻藝術的一朵奇葩。

家住我市城南的民間收藏家、陝西省收藏家協會顧問、西安收藏研究院院長薛勇先生自20世紀90年代始,熱心於民間印模的收集與研究,近二十年精心收藏了全國各地印模1000多塊,從宋代、明清到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全國各地有代表性的年糕板、月餅模子、粿印就有300塊。並著有《舌尖上的藝術:中國糕餅印模圖鑒》一書,從民間糕餅的發展歷史以及印模的用途、雕刻、類型、圖案等方面入手,詳細地解讀了我國民間獨特的食品文化和印模雕刻工藝的精神內涵。

談起月餅模具的歷史, 薛勇說,中國飲食文化源遠流長,糕餅是中國飲食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作為祭品和食品,各種糕餅一直是神案和餐桌上不可或缺、極具藝術性的主角。時令節慶、婚喪嫁娶、暖壽賀誕、祭祀拜祖、滿月慶生,都需要大量糕餅。它們造型優美,圖案豐富,對大人小孩都充滿著誘惑和吸引力。記者看到他收藏的糕餅印模以木為主,小的一般1寸,大的則達1-2尺,形狀多為圓形,也有正方形、橢圓形、蓮花形、桃形等。在傳統習俗中,嫦娥、玉兔、吳剛、桂樹成為中秋節的象征,吳剛伐桂是糕餅最常見的圖案題材。春蘭、夏荷、秋菊、冬梅為題材的花卉紋飾,“福”、“祿”、“壽”、“禧”等文字紋飾,龍、兔、猴、麒麟、蝙蝠等瑞獸紋飾則表達了人們祈求吉祥如意、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

藏家聲音

月餅模具延續著民俗文化的根脈

薛勇告訴記者,他收藏的月餅模具分為以下五大類:一是瑞獸雜寶類﹔二是花卉果蔬類﹔三是神話典故類﹔四是吉語祥紋類﹔五是桂宮蟾影類。此外,還突出了閩南的神龜粿印與狀元文化的關聯。月餅模具多稱餅印或粿印,使用最多的是桃子、龜、魚、錢和八卦的形象。以廈(門)、漳(州)、泉(州)為主的閩南人制作粿印的一個突出的特色,就是把粿做成龜的樣子,表現了這一方土地的人們敬仰的“龜文化”。在閩南人看來,龜是健康長壽的象征,而中國人自古就崇尚“多福、多壽、多子”。在閩南,龜粿的使用一定要與紅色相配合,變成“紅龜粿”。不論是春節、中秋等喜慶節日中的祭祀、請客和拜訪親友,還是日常裡婚嫁、生子、做壽、遷居等喜慶時刻的宴請、送禮,都是必備紅龜粿的。記者注意到,薛勇還收藏有不少反映閩南地區狀元文化的粿印,十分生動有趣。薛勇說,糕餅印模不僅是糕餅定型的工具,也是精美的木雕工藝品,它承載著我們民族的記憶,延續著我們民俗文化的根脈。

談到月餅模具收藏的市場行情,薛勇坦言,它既是一種歷史的見証,更是一件件精美的將生活和藝術結合為一的傳統工藝品,現如今更搖身變成一種日漸罕見的精美藏品。上世紀90年代中期,很多韓國人來中國收購月餅模子,當時10元一個,被韓國人大量收購,價值被嚴重低估。目前,中國的月餅模子大都較貴,大號的、雕工精細的模子可賣到2500元左右﹔機械化生產的普通餅模也在百元以上。和其他藏品一樣,餅模也具有稀缺性的特點,年代久遠的彌足珍貴,一個清代的餅模可賣到幾千元。一枚明朝萬歷年間“獅子滾繡球”餅模在藏界已難得一見,這些紋理已然斑駁的木質模具因傳承了上千年的中秋文化而受到后人的追捧。

月餅模子可以說是對中秋節民俗演化的一種記錄和存檔,它的藝術形態是幾千年歷史文化的積澱,也是民間傳統審美觀念的一種物化,在一定意義上展現出了中國民間傳統的藝術體系和造型體系。

(責編:(實習生 袁浩)、宋立功)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