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網食品頻道

地權成瓶頸稅收致成本高 國產葡萄酒的煩惱與自救

2014年05月16日09:23    來源:北京商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國產葡萄酒的煩惱與自救

    國產葡萄酒行業受進口葡萄酒以及限制“三公消費”等影響,進入了寒冬,自2013年以來國產葡萄酒的產量以及銷量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導致國產葡萄酒下滑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怎樣從根本上改變國產葡萄酒的現狀引人深思。

  2013年,國產葡萄酒行業的產量和銷售額均出現了整體負增長,一些國內的葡萄酒上市企業要麼業績下滑,要麼利潤縮水,要麼領導層人事更替,困境前所未有。業內預計,2014年這一局面難以有根本性改變。

  國產葡萄酒的困局表面看是限制“三公消費”導致的高端產品滯銷問題或產品性價比無法和國際接軌的問題,深層次原因在於體制問題和產業政策問題。

  地權是最大瓶頸

  中國土地制度制約了酒庄酒的發展。因為農民隻有土地承包經營權,而無所有權,同時投資酒庄的企業缺乏長期經營的意願。而葡萄酒的生產,特別是酒庄酒的生產需要時間積累,進行長期投資。國外一些成功的酒庄,有的已經經營近百年甚至幾百年,有恆產則有恆志。中國農民雖然擁有土地經營權,但是還不能作為股權投資到酒庄裡,隻有政府有這個權力。因此,地權問題是制約中國葡萄酒發展的最大瓶頸。

  稅收導致成本高企

  在歐盟等葡萄酒發達國家,葡萄酒被視為農副產品,雖然酒庄集農業(種植)、工業(釀造、灌裝)、商業(銷售)功能於一身,卻能夠享受政府給予的農業稅收的優惠政策。但是在中國,酒庄被認為是輕工業,其工業環節和商業環節的稅收較高,農業的優惠稅收政策不能覆蓋葡萄酒生產的全過程,因此造成了成本過高,不能與進口酒相抗衡的結果。想想那些漂洋過海進口到中國的低於1歐元的西班牙酒、意大利酒吧,中國低端酒在現有稅收政策下根本不具有成本優勢。

  逐利資本求短期回報

  有的人投資葡萄酒行業的動機不純,很多抱著短期回本甚至盈利的心態。而在中國葡萄酒釀造行業,老老實實做酒短期根本無法盈利。因此,更多的資本進入了葡萄酒國際貿易領域,這個領域投資回報率要高於在國內自建酒庄,回報周期也短。有的資本進入葡萄酒釀造行業,根本不是為酒而來,目的在地產。打個比方,要在北京郊區花幾千萬造一個庄園大宅,政府無法批准。但是,如果以建酒庄生產葡萄酒兼帶開展酒庄游名義申請,客觀上能造福一方農民,帶動一方經濟,政府則有可能批准。建酒庄附帶有城堡甚至酒店,不就達成了建庄園大宅的目的嗎?

  葡萄酒是富裕經濟條件下的產物,歐洲歷史上建立酒庄的人往往都是貴族,在自己的領地上建一個酒庄,生產的葡萄酒主要是自己家族消費。在中國當下,建立酒庄也應該抱此心態,應該不求短期回報,建立酒庄釀造的酒自己的朋友圈子就可以消化,對品質有堅持。在這樣的動機下,經過長期積累,或許能產出好酒。

  

(責編:曾璇、趙雅楠)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