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限購致港版奶粉緊俏 父母轉投海外代購市場--人民網食品頻道--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食品頻道

奶粉限購致港版奶粉緊俏 父母轉投海外代購市場

2013年03月05日09:45    來源:南方日報    手機看新聞

  在深圳灣口岸,一些旅客去香港買奶粉而歸。 南方日報記者 何俊 攝

  一罐小小的奶粉背后,蘊藏著無數的故事與社會話題。

  上周五,香港有史以來最為嚴厲的奶粉限購政策正式生效,並已有多名內地及香港人士因為越規而受罰。一石激起千層浪。盡管爭議頗大,這項限購令隨之引發的連鎖反應已經初見端倪:大批媽媽大力搶購、囤積港版奶粉早已不是新聞,香港奶粉代購出現奶粉荒,水客運貨艱難,代購市場借機漲價也已人盡皆知。而記者在近日的採訪中發現,從限購傳聞到生效至今,新的反應也正在生成:部分相信洋奶粉的媽媽們已開始改變口味轉投進口奶粉或者海外代購,而曾是港貨店主角之一的港版奶粉因為緊俏而開始邊緣化,來自香港之外原產地的進口奶粉開始成為港貨店的奶粉主角,以港版奶粉輸送為業的水客們也正在思慮轉行。

  父母轉投海外代購市場

  上周六,寶安中心區一家大型商場,位置較偏的母嬰用品區,一群年輕的媽媽們正排著隊在收銀台前交費。看著這一溜小長隊,導購員小李臉上笑意盎然。“這段時間,我們的進口奶粉銷量增加了一成多”,這個年輕女孩開心地說。

  在這家商場的周圍開著好幾家港貨店和小超市,均有港版奶粉銷售,而小李所在的商場賣的奶粉也全部是進口貨,但不是港版。“我們這兒一直都不賣港貨,所以之前生意有點淡,競爭很多嘛”,小李坦言,香港的限購令一出,局勢立即悄然改變,來商場的媽媽明顯多了起來。

  香港奶粉限購令一出,大批媽媽赴港搶購囤積奶粉,曾有媒體報道廣州一名媽媽搶購囤積了50罐奶粉,而那些出手不夠快捷或者並未產生港版奶粉依賴症的媽媽們則選擇了改變自己。一名正在排隊付費的媽媽劉女士選擇了從荷蘭進口的牛欄牌奶粉,她對記者表示,此前,自己一直是去香港購買奶粉給寶寶吃,並順帶給親戚朋友帶幾罐回來,如今港貨走俏,親戚家已經快“斷供”了,想想進口奶粉也不隻香港一家,便打算換換口味,從本地商場直接購買進口奶粉,也省去了赴港來回奔波之苦。

  劉女士坦言自己信賴國外奶粉質量,但並不迷信“港貨”,因此直接在本地市場選擇進口奶粉,而她的幾位青睞港貨的女性朋友在限購之后雖然也改變了口味,卻仍然堅持從海外代購。“在可以選擇的情況下,當然首選香港,不知道具體有何差別,隻覺得在香港買到的更‘純’一些”。與劉女士一起逛商場的朋友楊女士坦言,即便買不到港貨,自己也不會輕易在內地買進口奶粉,“雖然奶源一樣,但總感到內地銷售和海外買的差一截”。

  而據媒體報道,深圳不少原本依賴港版奶粉的父母們開始陸續轉投向海外代購市場。一家從荷蘭直郵牛欄奶粉的海外代購淘寶店店主介紹稱,店裡有近三成顧客都來自深圳、廣州等珠三角城市,“現在購買的人太多了,隻接受預訂,保証下個月會有貨,但價格會上漲一些。部分消費者甚至表示,不管跑多少回,還是會選擇海外代購,要堅持買國外奶粉”。

  港貨店銷售品牌悄然轉變

  在龍華新區中心地段,圍繞著觀瀾天虹商場,分布著多家港貨店、母嬰店與小型超市,均有港版奶粉銷售。但記者近日走訪發現,這些店面或超市裡,港版奶粉數量已經大大減少,且價格要比以往高出20—30元不等,限購令儼然成為港貨奇貨可居的一個借口。而同時,其他非港產的進口奶粉則佔據了貨架的大部分位置。

  在一家港貨店,記者指定要雅培三段奶粉並強調要港貨,店主小王表示這一品牌已經斷檔多日,他訴苦稱,公司供貨量最近減少得很厲害,因為海關打擊水客力度加大,目前帶一次貨過來的風險更大,過去一罐15元—20元不等的帶貨費,現在要從原來帶6罐的人工分攤到2罐裡,價格上漲得厲害,斷檔是必然的。“我自己生意很難做,一罐奶粉也就賺5元左右”,小王轉而向記者推薦原裝進口自荷蘭的某品牌奶粉,“你的孩子都快3歲了,換個口味的奶粉不會有啥問題”。

  而在另一家港貨母嬰店,貨架上擺放的卻是荷蘭、美國、新西蘭等地進口奶粉居多,店主表示,這段時間進口奶粉貨品賣得很好,不少品牌甚至已經出現斷檔,價格也明顯上升,比如美素等品牌的熱銷奶粉,單罐價格升了近30元,因此店裡開始往進口奶粉傾斜。當記者堅持要港貨時,店主很坦率地說,“要拿港貨,必須提前預訂,還是有辦法能夠拿到貨回來的,只是價格就不一定是原來的價格了”。

  部分水客開始“轉行”

  人民幣升值后,港版奶粉的“價廉物美”曾經造就了一支龐大的奶粉水客隊伍。如今,在嚴厲的“限購”政策打壓下,這支隊伍迅速蕭條,部分水客已經考慮退出這一“職業”。

  劉綱曾經是一名職業“水客”,2010年底利用前幾年積累的人脈在寶安中心區開了一家母嬰用品店,主打的部分商品仍然是港貨奶粉之類,而他的供貨商則是以往一些相熟的同行。這次香港特區政府宣布奶粉限購限帶后,水客們都變得很小心謹慎,這讓劉綱很為難。前些日子,他找一名熟悉的水客朋友從香港帶一批某品牌的奶粉過關,“一罐 10元,沒人接手”,按照行情,一罐奶粉的帶貨價一般在6到8元,現在漲到10元,也沒人做。當劉綱第二次聯系這名水客朋友時,后者回話說“這一行現在難做了,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回暖’,自己打算洗手不干了”。

  “水客”一詞原本從香港舶來,曾有媒體報道,深圳開放“一簽多行”前,八成以上的水客是香港人,此后,大批內地人加入水客隊伍,兩地水客數量比例達到4:6。

  楊小姐便是內地水客隊伍中一員。她是龍崗一家知名民企的白領,因為業務關系時常赴港,2010年下旬一個偶然的機會成了一名兼職水客。一名在內地工作的同學,特意叮囑她在赴港之際捎回8罐奶粉,並承諾給出辛苦費。楊女士將代購的奶粉快遞給同學,三天后收到了同學的回款,一算出行成本,還賺了300元。此后,楊女士有意識地從同學中發掘出了一批“客戶”,利用每次赴香港購物或公干的機會,帶回6至8罐奶粉,再分裝后快遞給“客戶”,收費標准則是以港幣價格購進,再以同樣的人民幣價格賣出,賺取匯率差價。3月2日,8名內地人攜帶多罐奶粉離港被抓罰款的消息讓楊小姐倍感寒意,“奶粉代購先放棄,反正差價也不太大了,我打算以后帶些化妝品之類的,不能浪費去香港的機會”,她說。(記者 吳永奎)

(責任編輯:曾璇、趙雅楠)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